新中国前期的农村商业中介组织与城乡交流

¥2.1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徐建青集》

出版日期:2022-12

字      数: 632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新中国前期的农村商业中介组织与城乡交流[1]

居间性的商业中介组织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商业中介组织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买卖、定价、仓储、食宿、信贷等项服务,可以减少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市场风险,降低交易费用,在扩大商品流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这类商业中介组织主要有牙行(牙人)、货栈、过载行、委托商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以扩大市场流通为先导,以流通推动生产,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在扩大商品流通方面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城乡物资交流,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其中在农村恢复和建立多种居间性的商业组织,对媒介城乡间工农业产品的交流,沟通各地经济联系,扩大农村商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物资供求,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变化,农村商业中介组织也经历了反复变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回顾这一变化过程,从一个方面来反思中国农村经济所走过的曲折道路。

一 牙行业的短暂恢复及其衰落

牙行业是一种古老的居间性商业组织。牙行、牙人是旧时乡村集市、中小城镇中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场地、撮合成交并从中提取佣金的组织或个人。在村庄里也有许多非正式经营性的个体牙纪,一般称之为“经纪”。这些人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经验,专门撮合某类商品的成交,如“牛经纪”“驴马经纪”等。牙行、牙人媒介的双方通常是农民、小生产者之间或他们同商人之间的买卖。对于小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农民来说,在商业信息交流封闭、信息不对称和商品流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交易、减低市场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一般均通过牙行、牙纪来进行。牙行、牙纪在传统农村商品流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徐建青.徐建青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