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购统销制度下农民家庭棉纺织成本收益探析

¥2.1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徐建青集》

出版日期:2022-12

字      数: 638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统购统销制度下农民家庭棉纺织成本收益探析

笔者曾就1954—1965年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时期的农民家庭棉纺织业写过两篇文章,[1]分别从制度变革与政策变迁方面加以探讨。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就是说,国家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快城市机器工业的发展,通过严格的统购统销制度来掌握棉花、棉布等主要物质资源,从限制到严格禁止城乡手工棉纺织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什么背道而驰,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同时,放着质量、花色、品种更优的机织棉布不用,而要像数百年来一样,继续选择家庭纺纱织布?本文拟利用调查资料,对这个时期农民家庭纺织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一些考察。

一 农民家庭棉纺织的背景及概况

关于“文化大革命”前农村棉纺织业的情况在笔者前两篇文章中已有考察。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以下的分析,在此,将其概况再略加叙述。

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同时开始于1954年9月,两项工作都是按照国家法令的程序进行的。与《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两个《命令》的发布相配合,各有关部门同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实施条例和规定。这些命令和条例、规定在统购统销工作中具有法律效力,违犯者也就是违法违规。从字面规则上看,这些法规不可谓不严格,条款不可谓不全面、不细致。在正式法规之外,还有带有强制性的各级领导人的指示和讲话,都十分强调严格执行统购统销制度的重要性,执行中如出现问题的严重性,等等。如果这些法规、指示真的是不折不扣地被执行,那么从农村家庭棉纺织业来看,则已无多大生存余地。按照1956年确立的“停止发展,逐步淘汰”土纺土织的基本政策原则,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十几年下来,农村土纺土织业应该基本上被取缔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徐建青.徐建青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