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引进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8.0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1

字      数: 1592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新形势下中国引进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拥有悠久友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始终秉持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态度立场,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合作进展。特别是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正式成立,促进了双方交流往来日益密切,推动了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落实,也为双方科技人才的流动拓宽了渠道。

可以说,创新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板块,而科技人才作为助力创新合作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更显示出了其关键属性,成为促进双方技术互补、加快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与坚实基础。同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东欧是中国优化对外开放整体布局的关键方向,一方面,多数中东欧国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其在欧洲产业升级与资本转移的带动下,成为当前全球创新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新阶段,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升高,市场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了一定制约。加之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市场陷入萎靡,而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自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中国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储备丰富,不仅人力成本较西欧国家更为“实惠”,而且在中东欧国家总体“向东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同中国合作的意愿相对积极,这也为更多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东流”创造了有利契机,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新潜能。

不可否认,虽然中国在引进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方面拥有一定优势,取得了一些前期成果,未来“引智”前景广阔,但双方在制度对接、文化融合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不足,且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双方人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与双方战略合作的总体定位与市场总体规模不相匹配,难以发挥以引才促创新、助发展的积极作用。有鉴于此,本章在结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全面考量国内、国际环境,深入挖掘推动双方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机遇,并针对现实问题,系统、准确地归纳中国引进中东欧国家人才所面临的现实阻碍与潜在风险,从而为中国优化同中东欧国家人才交流路径、提升引才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国推进对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引进的时代机遇

作为连接欧亚两洲的重要纽带,中东欧地区不仅拥有重要的区位优势,而且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是“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中理想的“目标市场”,而巨大的区域内发展潜力也为中国推进与该地区各领域合作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迈入了实质性飞跃阶段,这得益于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开创性推动下,双方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接,其中人才作为当今全球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注的重点合作内容。随着中国高新技术及创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海外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中东欧国家是西欧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承接国,拥有良好的创新技术与优质的科技人才储备,对于中国科技人才引进优势显著且意义重大。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合作尚处于“浅水区”,只有把握历史大势、抓住时代机遇,才能更有效地释放出双方人才合作的活力,从而借中东欧之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丰硕的前期成果为中国引进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给予了机制化保障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应各国发展愿景、践行区域共赢发展、发扬全球协商共治的宏伟倡议。通过与沿线国家加强经济交流,“一带一路”旨在“有效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提供更多的需求和就业机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增进人文交流”。[1]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拥有着近1/4的沿线国席位,且地缘优势十分明显,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面对广阔的务实合作前景,中东欧大部分国家对于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自2015年6月6日至2018年8月27日,中国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与全部中东欧国家关于“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形成了丰富的双边合作文件,推动了双方务实合作关系步入更高水平,也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往来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契机以及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中国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开辟了有利局面。正如习近平主席2016年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的,“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2]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资金、技术的对接将日益密切,这势必会加大中国对高技术、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更多的鼓励性倾斜政策的加持下,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优势将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在中国发展需求的带动下,成为中国吸纳“外智”的重点区域。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韩萌,姜峰,顾虹飞.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报告.202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