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群(平天下)命题的制度化》引言

¥0.4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0

字      数: 102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引言

群学作为一种智识结晶,它在乐群层面的制度化意味着建立起一种对天下大同的观念认同和制度结构,从而在文化与文明层面构筑起一种象征控制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古人把社会祸乱的起因一般不归于“深虑”(类似西方的理智),而归于“天道”“天心”。虽然中国人也讲“深虑”,但确实更有点儿像默顿所讲的“社会行动的非预期后果”,即方孝孺所说:“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1]因此,乐群者必先乐天也。在这里,乐天实意指乐天下,因为天道包括了天下之道。所以,乐群的制度化,亦指天下观念的制度化。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天魁,高和荣,王处辉,刘少杰,杨善民,邓万春,何健.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