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走向田野

¥3.0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7-05

字      数: 593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从书斋走向田野

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小学与中学均为重点学校,尤其是北京师大女附中,在20世纪50—60年代,与北京四中两个中学,是京城两大名校。师大女附中历史悠久、师资雄厚,高级干部子女云集。而像我这样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要想考入师大女附中,须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这所女校是寄宿学校,我从13岁开始住校,直至1960年高中毕业。在中学6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谈论的是理想追求,探讨的是人生价值。师大女附中“追求充实精神生活和积极求进取”的校风,使我终生受益。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从未消沉过,面对各种困难,我从未屈服过。

中学时,我们经常看苏联电影,看苏联书籍,唱苏联歌曲。记得看完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后,我十分激动,暗下决心将来要当老师,到边远地区去执教。高三时,师大女附中有保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名额,我与一些同学积极报了名。但是,保送名单公布后,却惊异地发现没有我的名字。我是班长,而且属于学习成绩优秀者,对于我的落榜,老师与同学们都很吃惊。后来我才了解到,因为父亲是右派,政审没有通过。我从19岁就开始体味到生活的挫折。高考时,尽管我的分数很高,但是,受家庭影响,无缘考入一类大学,被分到我报考的二类大学——中央民族学院,读了我选报的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溯源,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