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1.9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700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话语资源所做的重要贡献,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思想,同样也是新时代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奠基者,其贡献是卓越的,本节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体系的基本思想及构建路径。

一 话语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直接提出“话语”一词,而是以“语言”来对话语及话语权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语言进行论述时,经常将语言与思想、观念和意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像哲学家们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1]在马克思看来,语言的本质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表现,[2]与此同时,语言也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思想意识作为上层建筑,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因而,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

既然语言为一定的阶级服务,那么语言就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并且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意识形态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看成一个中性的词语,即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体现阶级利益、保持或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体系”[3]。一般来讲,占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话语之中并不一定占支配地位。只有社会成员思想高度一致,才会形成意识形态话语支配各个领域的话语。因而,意识形态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意识形态话语又不是话语体系的唯一组成部分,它受到物质基础和其他非主流话语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往往与主流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意识形态话语要想获得主导权、支配权和领导权,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主流文化的有益之处,以增强自身的说服力和凝聚力。意识形态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衔接着不同时期的文明发展成果,继承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和生活话语(文化话语)的有机结合,是话语通过其灵活多变的方式,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

二 话语的影响力与物质基础直接相关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