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1.0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398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构成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原基础,那么,列宁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实践,并形成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重要部分,列宁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话语、话语权争夺的相关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提出了极具可操作性的社会主义理论话语群以及为如何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重要理论经验。

一 “科学的意识形态”是话语体系构建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批判的角度,提出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产生“虚假意识形态”的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统治地位和权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将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描绘为普遍性的利益,将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描绘为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体系,以期获得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地位。[1]列宁则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从中性调和的角度将“科学”与“意识形态”辩证统一起来,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命题,列宁“科学意识形态”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列宁在对波格丹诺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中主义观点进行驳斥,尤其是在讲到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时,提出“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2]。列宁这里所说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且指明了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是要根据时代条件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迭代更新的话语体系。

二 主张发展本土话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