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关系

¥4.2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1537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文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关系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深深地嵌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其内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之根的存在,又与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场域密切相关。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其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就与当时的青年文化发展相一致,因而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形成了一种爱国主义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力度和进程逐渐趋向成熟,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基础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文化语境变成了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尊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夙愿。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语境开始转向了文化自尊,同时在国际上,文化间的交流也在局部展开,这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场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并且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之而来的国内文化发展需求已经不是停留在文化自尊、文化大国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方向已经从文化自尊向文化自信的方向转变,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方向努力。国际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密切,各国在贸易往来的同时在文化交往交流上也逐渐增多,文化产业在国际间的合作项目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展开。在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也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而逐渐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继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双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式迎来了中国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华文化上升到了一种立场,这是一个中国文化大有作为的时代,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将繁荣的时代。国际上虽然出现某些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再次出现“文明冲突”的声音,但是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一方面面临着本土化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为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举措。文化语境既能在各个时代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产生有力的解释和推进作用,能够形成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和表达形式,也面临着受文化语境的制约,因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必然要与时代接轨,与现实实践接轨,就必须考虑那个时代、那个时期的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文化场域。如果脱离文化场域,则会走向缺乏现实解释力、说服力的“本本”“教条”的话语体系。因此,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是要在文化语境下进行的,一是文化语境赋予了同时代所构建的话语体系的分析和解释功能;二是文化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话语体系构建的语义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对文化语境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语境与话语体系构建的良性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何以要考虑文化语境

要分析文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作用,首先要考虑为何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要考虑文化语境,也就是说考虑文化语境的必要性有哪些。这些必要性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之中文化语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话语体系一般规律的驱使

西方的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工业革命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与此同时,西方的学术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且占据了文明的中心,西方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将西方的话语体系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在世界范围内,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一直推行着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为核心的“普世价值”。然而,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正在不断被揭露和批判。美国违背国际秩序和原则的行为已经不能掩饰其霸权主义行径。例如,美方通过炮制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妄图剥夺新疆各族人民劳动致富的权利,是对新疆人权的最大侵犯,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1]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之中,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期构建一种和谐的国际交往氛围。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全球化将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的命运联系更加紧密,各文明之间不断碰撞出火花,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国际上一直存在有“文明冲突”的各方论断,但即使是提出“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也并没有否定各种文明之间可以交流借鉴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加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经济发展来讲,中国已经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央,已经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进行文化建设和发展,并且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应走向繁荣,构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以期在世界话语体系之中能够获得应有地位。从世界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规律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力量对话语及话语体系的构建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话语体系也理应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话语权力。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也应走向世界舞台,获得相应地位。提出在文化语境之下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国际需求,也是中国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