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必要性

¥1.7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636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在新时代,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发展动力,还能体现文化特色、坚持文化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坚守。一方面,说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引领,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2]。另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能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能在中国经典文化研究中注入马克思主义的元素,又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坚守中国发展特色和根本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构建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学术发展做出贡献,引领中华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内核的文化,因此,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根本上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守。立场坚守不是说说而已,需要从行动上去实现。话语体系是理论体系、思想体系的外在表达,因而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一种对外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必然要求。文化在话语的表达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坚守一种文化立场,是坚持底线的表现。中华文化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之中,这也是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因此,在新时代的中国,构建属于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就必须坚定中华文化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3]

一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本土化的需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