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1.7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618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当代资本主义正发生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是受到了社会主义兴起的压力,很多社会主义好的地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在改变学习。社会主义的贫富差距大,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必然存在的一个阶段,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了。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描述并没有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身处历史巨变中的中国有责任揭示历史深处规律或经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原创性的贡献。文化自信对基础理论创新与发展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历史积淀,二是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解释力和预判力,三是揭穿了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诽谤。

一 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生成的历史积淀

文化自信的坚定,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话语体系才能够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马克思主义也逐渐成为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文化发展见证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生成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一种融合发展态势,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生成的历史积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从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来看,坚定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能够正视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不仅肯定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肯定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承认中国文化的历史作用,便也承认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话语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之时,便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思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话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到长足发展,逐渐开始形成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话语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形成了能够指导中国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群,这些话语群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共同构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如果说,马克思主义话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的始终,那么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生成的历史也是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话语体系的历史相重叠。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便已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生成在世界文化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中有中国的位置,更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价值,体现在其话语体系中理论体系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生成,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生成、发展、完善之中。“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也说明了历史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与时俱进,在不断提升,在实现其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良性循环。在中国文化熏陶之中所生成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篇章。自信是一种历史的认可,自信是一种历史实践的证明。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生成发展是世界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