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科学应对“文明冲突”的重要性

¥1.7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621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中科学应对“文明冲突”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讲,文明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冲突”,文明之间也无所谓的“优劣”。不同文明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交往交流的状态。虽然我们并不认可所谓的“文明冲突”的存在,但因现实中的利益博弈而涉及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域的异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文化的异质性,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异质性。”[1]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本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不言而喻的体现。话语体系有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这种阶级利益的体现,正是其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从当前形势来看,科学应对“文明冲突”,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必备环节和重要的国际文化语境,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一是国家政治话语认同,需要应对“文明冲突论”所带来的文化认同感问题;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性的巩固,需要应对“文明冲突论”所造成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三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需要应对“文明冲突论”所制造的话语阻隔。

一 强化国家政治认同的需要

强化国家政治认同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文明冲突”从外部加剧了不同文明间的利益冲突,这其中也包含意识形态冲突,从内部来讲,“文明冲突”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限制。这种限制体现在其通过思想文化渗透来瓦解民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国家政治认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治认同度的高低,也是对国家政治安全的警示。政治认同度高,则国家政治相对安全;政治认同度低,则国家政治面临危险。政治认同度的高低,与国家的核心话语体系密切相关。从中国国家政治认同度来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则是政治认同的高低与否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是为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服务人民的话语体系不能被人民认可、接受,则其话语体系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国家政治认同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依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