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

¥2.1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1

字      数: 688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

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所涵盖的内容比共同富裕更加宽广,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可以努力实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共享发展要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共享发展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精神力量源泉。

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的先导,是发展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这里的“生活”“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其实就是人类的发展。从抽象意义上讲,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定性,但具体而言,发展又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近期和长远后果的不同、对不同社会阶级和阶层利害关系的不同。所有这些不同,从根本上说,都是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不同。继而,不同性质和方向的发展又是由什么决定的?从社会客体方面说,取决于不同的社会根本制度;从历史主体方面说,取决于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也就是说,谋求发展始终有一个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左鹏.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C]//张红霞,宋伟,张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