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环境状况清晰的认知观

¥0.9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26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对我国环境状况清晰的认知观

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保护生态环境面临的任务很艰巨。”[1]

一 人均资源很有限的生态家底

江泽民指出,“我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多水少”[2],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不高,我国人口“基数太大”[3],“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在增大”[4],“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5]。我国人口结构不合理,文盲的绝对数量较多,“新增人口主要在农村”[6],“还有五千八百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7]。粮食安全事关国运,人口不断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非常尖锐,“全国人均耕地只有一点五九亩,四分之一的省人均耕地不到一亩”[8],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农业发展压力巨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十分突出,自然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很多资源储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中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更具有战略意义,这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人口的高质量繁衍生息,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决定我们对待环境的基本立场。

二 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的现实困境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