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自然观的继承

¥2.4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69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对传统自然观的继承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特别是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更需要探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华生态智慧的关系。

一 敬天保民、爱物厚生

天地孕育万物为“天之德”,正如《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1]人为“天地之心”[2],当以天为先、弗违天时。“天”在中华传统思想中,既指宇宙苍穹、天道规律,也有天意、天命之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混沌初开,懵懂愚昧的人们在面对神秘的大自然之时,都经历过神创自然——盲目崇拜自然——理性认识自然的过程。只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工具理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在“理性认识”世界的演进历程中,中西有过分野。西方人强调技术的伟大,认为人能“支配”自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偶尔有“人定胜天”的豪情斗志,但是从未突出强调人对自然的胜利,更多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荀子·天论篇第十七》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里的“制”不是“支配”“让自然受制于人的意思”,而是要求根据自然时节变化来利用自然,反对随意利用、过度利用,有“遵制”之意蕴。西方世界和华夏民族早期先民都持有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神秘主义的神创观。《圣经》讲:“我要照着我的形象,按着我的样式造人,派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布斯也认同自然是“上帝制造和管理世界的技艺”,“最为杰出的和理性的作品”。[3]大自然以火山、雷电、洪水、干旱、瘟疫、猛兽等大量难以抗拒的强大力量制约着人类的生活,恐惧制造膜拜、无奈创造敬畏、无知则创造神,被主宰意味着人们想象存在一个主宰。中国上古神话中留下的女娲创世之说,《史记·补三皇本纪》《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论衡·谈天篇》都有记载,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后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于不周山大战,导致天崩地裂、洪水泛滥、猛兽横行,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以神通化生万物,后人称之为大地之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