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节用观的继承

¥1.4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392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对传统节用观的继承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社稷皇室、士大夫阶层到文人骚客,从治国到修身,再到持家,节俭节用都被摆在事关国之兴衰、生存败亡、家道起落之大事的位置上,节用思想既具有悠久传统又发挥着深远影响,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节用思想”是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底层人民都一致认同的一种重要修养。《周易》讲“俭德辟难”,《尚书·大禹谟》记载“三代”之帝王已经倡导“克勤于民,克俭于家”,荀子认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1],更有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名句。在很多治家格言、家规家训、民间俗语中留存着大量相关文献。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云:“一粥之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须念物力维艰。”《放翁家训》也言“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节俭既利国也利民,既利家也利田。今天我们依然继承着这样的传统,以俭修身、节用持家、不违农时、不无度取用。

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