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0.8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235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经三次就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等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据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十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2.6亿亩,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1],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最大限度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健康运行,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底线。2019年末全国耕地为19.18亿亩,2020年耕地保有量超18.65亿亩,2021年耕地保有量实现了净增加。这十年,也是中国现代化步伐最快的十年,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十年,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清楚,“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实现现代化,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于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之中,必须为民族的未来建设好生态环境,放下伐木斧,保住乡情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记忆。

一 抓好生态建设典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