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1.1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328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森林锐减、耕地流失、湿地退化、沙漠入侵、生命物种减少、化石燃料不断枯竭、臭氧层的损耗更趋严重、极地冰层消融、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的生态欠债增多、全球变暖可能加剧、世界各地异常天气增多,这些悲剧如不能避免,地球家园的宜居性将遭受不断增长的极限挑战。

一 地球家园没有替代星球

第一,不能等待压垮地球的那根稻草出现。有人说“鸡蛋可以挑选,地球别无选择”,家园只有一个,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只能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早在1962年,率先敲响全球生态警钟的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就已指出:“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1]特别是人口的剧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正如庞廷所指出的:“世界的总人口量1825年前后首次达到10亿,大约用了200万年的时间;增加的下一个10亿只用了100年;又一个10亿(总人口达到30亿)从1925年到1960年只用了大约35年时间;接着增加10亿只用了15年时间(到1975年);从40亿增加到50亿用了12年时间,于1980年达到。”[2]1999年10月世界人口总量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也是12年。根据联合国预测,2023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大关,还是12年,如果每隔12年,世界人口就增加10亿,这是对地球承载能力的巨大挑战。人口基数越是巨大,地球的负载就越重,也就意味着地球自我净化难度进一步加大,原本已经很脆弱的地球将面对一系列新的压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全球携手共建绿色星球,不是一个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保护家园的最后手段。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