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6—2018)

¥5.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9

字      数: 2282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6—2018)

2016—2018年,国内有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正在朝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术体系不断前进。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有关唯物史观理论的研究、有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有关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三个方面。由于研究成果众多,篇幅有限,以下择其要者进行总结。

一 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研究

2016—2018年,中国学者围绕唯物史观理论的研究沿袭了新世纪以来的实证风格,文本研究和概念史研究是其中的两大亮点,也是成果比较集中的领域,而由此产生的学术争鸣更是反映了唯物史观研究的活跃状态。以下主要从唯物史观形成、发展史的研究和唯物史观内涵及其基本原理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有关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史的研究

1.以经典文本为中心的研究

近年来,有关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史的研究中,富有特色的研究热点是,以某一经典文献为中心,考察它在唯物史观产生和发展历程上的作用。比较典型的有聂锦芳、黄建都等人合著的12卷本《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该套从书被誉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专门探究马克思本人著述及其思想最集中、最系统和篇幅最大的研究成果”,“是继黄枬森、庄福龄主编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后,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其特色在注重把版本考证、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重估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涉及《巴黎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历史学笔记》等众多文献的再研究。如关于《历史学笔记》,丛书12卷——王莅的《求解资本主义的史前史:“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学笔记”的思想世界》就以马克思晚年的两部笔记为研究对象,围绕笔记有关资本主义史前史研究的12个问题展开,力图突破以往学界有关两部笔记的“思想补遗”的解读范式,肯定笔记中的思想代表了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构想。另外,张一兵主编的6卷本《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版)也是唯物史观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作由张一兵、孙伯鍨、唐正东等南京大学学人的相关论文集成,以文本研究和范畴研究为主要特色,其中三、四、五卷集中探讨了马克思诸多哲学、经济学著作所内含的哲学思想,对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评价。该著的出版无疑有助于了解当前学界在唯物史观研究上的现状,并展现出南大学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鲜明特色。

除了上述丛书外,还有许多独立研究成果。如在《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上,李百玲指出,《历史学笔记》作为马克思晚年历史研究的代表作,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入阐发、世界史观的集中表述,以及对民族国家形成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系统推进。[1]而林锋的《“人类学笔记”与历史唯物主义及〈资本论〉的关系》一文的观点则类似于上述王莅的认识,不过其批评的重点则是放弃《资本论》写作说。[2]

又如,围绕《资本论》中所蕴含的唯物史观的研究是一个为众多学者关注的论题。孙承权的《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紧紧围绕《资本论》的创作、立场、方法与史观等内容展开,旨在阐明《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内在本质及其规律。石建水认为《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建构中的“重要理论环节”[3],周露平也认为《资本论》的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建构与推进是协同演进的。[4]唐正东则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阐明的是资本逻辑这种具体问题分析层面的内在矛盾观,而这与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所阐明的历史观层面的内在矛盾观不同。[5]李西祥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价值评价更高,他认为学界以往对《资本论》中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而实际上,马克思在其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关人的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以及辩证的唯物史观,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性质是哲学的。[6]

除《资本论》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经典著作中唯物史观的研究也很多。尤其需要提到的是王为全主编、现代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丛书”,以及艾四林总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两者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间集中出版,涉及《资本论》《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等著作的分析与解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李成旺的《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本的解读,以及对康德哲学等西方传统哲学的系统研究,从多个维度诠释和再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路径与逻辑。此外,李亚丽对《哲学的贫困》的研究[7],吴宏政、费东佐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研究[8],等等,都值得注意。这些研究多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深化,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理论文献的解读有一定价值。

2.围绕唯物史观中国传播史的研究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6—2018)[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办公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