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

¥9.3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9

字      数: 3617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

一 总体概况

2016—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学科设立十年所积累的成果基础上,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科基础理论、重要原理等的研究进入了深化和提升阶段。三年来,学界继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以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同时,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和解决现实问题,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总之,三年来,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科基本问题、重要原理研究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在学科基础理论和重要原理问题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原理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原理方法论研究、《资本论》原理研究等领域,代表性成果如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2016年)、王伟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2016年)、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和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田心铭《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7年)和《试论理论创新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统一》(2017年),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2017年)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大视角》(2018年),程恩富、段学慧《〈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思想阐释》(2017年)、余斌《论〈资本论〉的整体性》(2017年)、谢伏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等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成果比较突出,代表性成果有程恩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2016年)、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16年)、李太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2017年),等等。三年来,学科在原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原理应用研究的深化和创新上均取得显著成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发展。但是,学科理论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现实解释力不够强,学术国际影响力不够大。

与此同时,学科界还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极大促进了学者们的思想交流,推动了学科理论研究发展。这些研讨会围绕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等问题展开。“2016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2016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探讨了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历史唯物主义新发展。2017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学界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201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会议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深入探讨了《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层次与内容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研究等问题。2017年“第六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七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则从《资本论》出发深入探讨了《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与时代价值、《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等问题。2017年“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会议探讨了《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学界举办了系列学术会议。2018年5月7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生和伟大贡献、《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问题。“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问题。上述系列学术研讨会对于促进学术思想交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时代前沿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 基础理论研究

1.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问题研究

2016—2018年,学科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到了更为深广的领域。一方面,自学科设立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基本内容、特征、体系等问题,一直是学科界普遍关注、重点研究的课题,2016—2018年学界从各个角度进一步深化了这些问题的研究。不过,经过2005—2015年的十年持续探讨,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已较为充分、广泛,在许多问题上亦取得共识。因此学科近三年的研究重点出现了较大转换,即由着重探讨学科边界、内涵、基本内容及特征等基础性问题,进展到着重探讨如何理解、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等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当今时代,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新生产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代表着人类的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质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一个崭新课题。因此,近三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问题。

第一,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性、如何揭示各个具体原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近三年来学科研究的重点课题。例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各种论断的汇集。如果抛弃、否定了其中一个论断,其他论断就会随之被否定,按照理论逻辑推论下去,其他原理也就站不住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就会被否定。”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看成是一个原理体系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是一个由其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赞成由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不赞成甚至反对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1]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机的整体,否认其中任何一条基本原理,都会把马克思主义肢解,导致马克思主义的碎片化,引起连锁反应,相应地否认其他原理,最终会从整体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和命脉,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本质上属于同一个马克思主义。[2]

第二,学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强调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学者指出:“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是由不同理论形态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和命脉,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本质上属于同一个马克思主义。”[3]有学者指出:理论创新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背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准则,往往表现在蔑视以至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如唯物主义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原地踏步,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科学理论一经形成,就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成为后来理论发展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在“成功的实践”和“正确的理论”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的。[4]

第三,学界探讨了新时代条件下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标、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如有学者认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还需要强调三个基本观念:在方法上,突出价值取向与科学论证的有机统一;在内涵上,直面整体性内涵与体系化表达二者的矛盾;在实践上,强化理论阐释与具体运用的密切结合。只有澄清这三个基本观念,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与真理、内容与形式、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的整体性逻辑和学科特色。[5]有学者指出:需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主义,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从实践中悟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极其彻底而严整”的世界观,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能真懂、真信、真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的显著特点,是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它不是离开实践凭空出现的抽象的教条,也不是书斋中的学问或古董鉴赏家手中的玩物。它既要说明世界,又要改变世界。读书和实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只有深入钻研到原著之中,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读原著是要掌握其中具有普遍真理性和价值的基本原理,领悟经典作家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要模仿和照搬他们表达思想的民族文化形式和具体论断、具体知识。[6]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办公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