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

¥8.6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9

字      数: 3445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

2016年至2018年,我国思想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涌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博大精深,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着重从马恩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与比较研究、基于理论发展和现实问题导向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以及运用马恩思想对当代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等三方面入手,力求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学科的前沿动态,阐明出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向着更宽领域拓展和更深层次推进的态势。

一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的研究,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科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宝库。在马恩基础性的文本、文献、思想史、接受史的持续互动考辨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同当下的西方思潮进行比较性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在当代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解读与诠释。

(一)马恩经典文本文献研究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坚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指导,紧扣时代脉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做全面、系统、整体性的把握,对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文献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文本,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下,掌握新材料、发现新问题、运用新观念、取得新进展。

1.充分关注《马恩全集》MEGA-2版的学术价值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2版逐卷出版,研究的价值也不断提升。在回答“马克思的思想研究中为什么要关注MEGA-2版”这一理论问题时,有观点认为,像马克思这样思想深邃的思想家,其思想内涵不仅仅显示在那些表述明确、系统、完整的著述和论断中,也体现在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论证过程中,而那些貌似散乱、杂糅的笔记、提纲、草稿和过程稿中,渗透和保存着他相当多的智慧火花和思想因子,这些文献成为我们客观、完整、深入理解马克思深邃的思想世界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而较之于其他类型版本,“按照马克思的原始文稿刊出其全部著述,以供专家、学者研究之用”的MEGA-2,更能满足这一层次的要求。以新的“历史考证版”为研究对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思想史研究的初衷。发掘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一些重要而又不为人知的学术线索,充实和更新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1]

2.《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专题研究趋向深入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著述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是马恩思想研究的重点所在。对这一历史文本深入研究,表现在对其文本中的重点章目和重要思想命题的专门性分析之中。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费尔巴哈章”为研究主题,有学者批判地分析了西方学者对这一重要内容的误读,认为这一章提出了一种“大唯物史观”,是马恩真正的唯物史观是“大唯物史观”的初次表述,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2]另有学者对“费尔巴哈章”中的“交往形式”概念做专门的研究,从理论内涵上看,优先使用交往形式解释历史和社会,在于这个概念符合当时马克思对近代社会本质的认识;从理论定位来说,社会关系与交往形式相比,哲学化的社会关系带有的抽象性,使它很难进入现实的历史语境,而交往形式概念可以更好地达成马克思的理论构想。[3]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其他部分研究中,有观点指出,不但“费尔巴哈章”有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在第二卷中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首次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论者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为文本依托,结合《共产党宣言》等文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论证了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确立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科学性这一理论成果。[4]而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性”为研究主题,有学者认为,以历史为解释原则,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抽象人性观的根本颠覆,以此否认传统哲学抽象的人性理论,根本上,把人从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归还于人自身,以实现人的解放。[5]

3.《资本论》研究的创新性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创新之源,只有通过对于《资本论》的细致深入挖掘,才能够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落到实处。有论者指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包括其研究对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研究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两者的任务根本不同,前者的任务是服务于革命,后者的任务是服务于建设,这就必然造成研究对象的差别。[6]而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紧密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及其经济规律的。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不是其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体现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体系基础层次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过去的苏联教科书中忽略了这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一直不重视甚至无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应弥补这一缺失。[7]从《资本论》自身的理论创新性出发,有论者指出,“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和“工资”是《资本论》第一卷提出的三个“崭新的因素”,是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中的典型范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革命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特色。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的意义及其整体方法论和社会历史观的阐述,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观点。因此,要想在《资本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抓住“术语的革命”与“崭新的因素”就具有关键性的理论意义。[8]

4.对马恩历史文本的新挖掘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全面价值,随着马恩文本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有更多的曾经不受重视的手稿文献得到了认真的研究和阐释,对进一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关注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柏林笔记》是马克思于1840—1841年间对一系列古代和近代哲学家著作所作的摘录,涉及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休谟、斯宾诺莎等人物。笔记的摘录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表征着马克思思想起源期复杂的思想状况。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在思想起源时期就已经关注到多重复杂的哲学问题,充分显示了马克思在思想起点上所具有的高度。在他后来的理论创构活动中,马克思并没有完全舍弃掉这些议题,他依旧对诸如宗教批判、自我意识、人的自由等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只是讨论的视角发生了一定的转化,而《柏林笔记》中所涉及的人物,马克思也在后来的著作中反复提及,这足以证明这些思想家对他的持续性影响。[9]随着MEGA-2的出版,马克思在生态学、植物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摘录和笔记的披露,使得学界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争论,逐渐转移到马克思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聚焦于马克思自身的跨学科路径的动机和意图,关于马克思的黑格尔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经验主义和辩证法或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哲学争论,引起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下进一步的思考。[10]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马恩文本文献研究,在既有问题意识和问题框架下,通过文本细读和思想史梳理,得出了学术性、知识性的成果。但是,在相关学科的衔接方面,仍旧存在不足。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比较研究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室.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办公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6—201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