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实践论”内涵逻辑

¥5.9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1

字      数: 1627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马克思的“实践论”内涵逻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分析

列宁曾经在《哲学笔记》中表示,马克思虽然没有像黑格尔那样写出《逻辑学》这样的系统的逻辑学著作,但是马克思留下了《资本论》这部大写的逻辑。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通常我们把马克思的《资本论》或者看作哲学的著作,或者科学的著作,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又把《资本论》看作一部重要的逻辑著作。换一个说法就是,《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马克思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逻辑?

在笔者看来,《资本论》确实构成了马克思意义上的逻辑学。马克思的逻辑学,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作为检验思维推理是否合乎规定的、工具性的形式逻辑,也不同于黑格尔的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基础的理性的一般运动发展规律的基础性的“理性论”内涵逻辑。马克思的《资本论》所构成的逻辑,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体的发生、发展、灭亡的一般规律的逻辑。这一逻辑是在科学的意义上阐释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实践的、应用的逻辑,这里我们称之为“实践论”的内涵逻辑,以区别于黑格尔的“理性论”的内涵逻辑。

(一)《资本论》的直接对象和理论对象

近几十年对于《资本论》的分析性研究,无论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其中对于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关于《资本论》的对象的分析。换句话说,探讨马克思《资本论》的对象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把《资本论》理解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自我生成的逻辑,进而把《资本论》视为解读资本产生、发展、灭亡的具体的内涵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现实的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要研究的直接对象,这一点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表示过。在确立了“实践论”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后,马克思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对于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分析和批判,这不仅是马克思通过其唯物主义历史观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同时也与马克思一直所坚持的“推动现存世界的革命化”这一理想相契合。因此,经验的、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直接构成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直接的对象。经验的、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作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还有另外一个令人信服的佐证。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时候,多次结合运用了大量的经验的经济现象、经济事实来分析说明。这足以令人信服地说明,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机制的分析,是建立在大量的经验的、实证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现实的、经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机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对象。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直接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不是意味着《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要从生产入手,并且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验的、现实的历史顺序展开相应的论述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够阐明为什么我在这里要提出《资本论》的对象这一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阐明为什么我们说《资本论》构成了马克思的“实践论”的内涵逻辑。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构成了《资本论》的直接对象,因此,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1]。从直接对象的意义上,马克思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都以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对象,但马克思所理解的出发点和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出发点不同。斯密和李嘉图把自由的个人当作资本主义生产的出发点,而在马克思看来,个人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形式中,因而特定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总是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同斯密把独立的个人当作历史的起点不同,马克思把它看作历史的结果,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结果。“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2]因此,马克思强调,“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像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3]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田忠锋.逻辑观念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