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对于“结构主义”内涵逻辑的解构

¥1.2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1

字      数: 340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德里达对于“结构主义”内涵逻辑的解构

德里达的思想,以解构中心、起源、基础等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假定而闻名于世,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具体认识的“结构”也在德里达的解构名单之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德里达称为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一)对于“中心”概念的消解

在德里达看来,结构这个概念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甚至结构这个词,都具有‘认识’时代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们属于西方的科学与哲学时代,这个时代的西方科学与哲学都植根于日常语言的土壤,而认识从这土壤的深处将它们汇集起来,最终以隐喻性位移的方式将它们带向自身……这种结构一直运作着,但它总是被人们坚持要求赋予它一个中心,要将它与某个在场的点、某种固定的源头联系起来的做法给中性化了,给化约了。中心的功能不仅仅是用以引导方向、平衡并组织结构的,因为我们其实无法想象一种无组织的结构,而且它更使结构的组织原则对我们所称的结构之赌注加以限制”[1]。在德里达看来,结构是构成系统的要素在一定的组织方式下所形成的各要素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是排列、转换、替换,等等。他认为,在结构中谈论中心,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充满悖论的。一方面,“中心也关闭了它所开启并使之成为可能的赌注。因为,内容、元素、术语在中心那个点,是不再可能替换的。中心禁止元素的排列或转换……人们总是以为本质上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心,在结构中成了指挥结构同时又摆脱了结构性的那种东西。这正是为什么,对于结构的古典思想来说,中心,可以充满悖论地既在结构内又在结构外。因为它处于整体的中心,可是中心却不属于它,因为整体的中心在别处。因此这个中心也就是非中心”[2]。这就是德里达所分析的中心化了的结构概念的矛盾性的形成方式,按照德里达的理解,“中心化了的结构概念其实是建立在某种固定不变且确定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赌注概念,只是这种固定不变且确定的基础本身却是摆脱了赌注的”[3],这种中心化了的结构的实质是“从某种圆满的、博弈外的在场角度去思考结构之结构性”。依据以上分析,德里达把结构概念的历史理解为一系列的中心置换及中心之规定性链条,“因为,这个中心以规范了的方式不断地接纳不同的形式或不同的名称。形而上学史就如西方历史一样,应该就是这些隐喻及换喻的历史……它的母体应该就是以在场呈现的存有的那种规定性。我们也许可以指出,基础、原则或中心的所有名称指的一直都是某种在场(本相、元力、终极目的、能量、本质、实存、实体、主体、揭蔽、先验性、意识、上帝、人等等)的不变性”[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田忠锋.逻辑观念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