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9.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3298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民族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摘要:民族是人类聚族本性的表现形式,政治是人类建立和维持秩序的基本机制,二者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并在其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民族与政治经由社会中介而相互纠缠,从而形成了民族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多样而具体的民族政治现象。随着民族对政治影响的日渐突出,政治学介入了民族问题研究,并在持续理论创新和完整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创建了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民族政治学。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政治学通过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供给,揭示了民族政治现象和民族政治问题的底层逻辑,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解释方式和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学在这一领域解释理论缺乏的状况,重塑了关于民族政治的认知模式,并且为解决民族政治问题提供了新思维。

◎结构摘要

◎观点摘要

1.从人类的演进历程来看,民族与政治从来都不是脱离对方而孤立存在的,而是经由社会这个中介相互纠缠、相互嵌入,并且在彼此互动中塑造了各自的面貌,由此产生的民族政治现象和民族政治问题也具有恒久性和多变性。

2.具体的民族形态不过是人类聚族本性的表现形式,基于这种本性形成的民族又必然与为人类社会建立秩序的政治机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不同历史时空条件下形成的民族现象具有政治的内涵,以及使不同的政治现象具有民族的底蕴。

3.民族与国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基于一元性国民权利而构建的一整套体制机制,确定了一种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的国家伦理,实现了民族与政治结合的国家化和制度化,使得具有国家形式的民族成为功能强大的人口组织形式,也导致民族间的关系具有了“国际”的性质和意义。

4.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中便出现了一种“聚众成族”现象,于是那些原生型民族国家的“多族化”现象就逐渐形成并日渐突出。民族国家的“多族化”,意味着国家特性和国民身份的异质化,而国民所属群体或民族差异的突出,又进一步激起了族群或民族的利益诉求。

5.人口聚而成族为社会个体确立了一种民族身份,并使得个体成员通过身份认同而与民族共同体结成了持久的关系。如此一来,若干个体便以共同体的整体形态而存在,从而形成了人口整合的效应。

6.国族本质上是一个国民共同体,是以国家为框架的人口组织形式,为国家整体力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文化民族将个体联结成为整体的纽带是历史文化,它对成员个体、民族整体的利益实现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民族国家体制具有深刻影响。尤其在民族的分布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的条件下,文化民族往往促成拥有共同民族背景的国家建立联盟,也会导致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分布于其他国家的本民族成员的利益而与他国发生冲突。

7.现代国家之“现代”,绝不是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概念,而是有着更加重要的内涵,即它是今天的主导性的国家形态,而这样的国家形态就是民族国家。

8.民族与国家的有机结合把过去的主权为君主所有,转化为主权为民族所有或全体国民所有,“主权在民”成为民族国家的基本原则。而民族国家之民族又是一个由全体国民组成的国民共同体,因此“主权在民”的追求最终要落实到国民个体身上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9.多民族国家内部存在着多个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民族,而不同的民族群体之间往往又存在着固有张力。这种张力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会给国家体制带来挤压、冲击甚或解构性影响。

10.国族蕴含着以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为基本内涵的社会政治机制。一方面,国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对曾经复杂多样的人口形式进行了解构,将处于多重束缚性社会关系中的人解放出来,使其成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国民个体;另一方面,被释放出来的拥有特定权利的国民个体不是以原子化形式存在的,而是经由国族的整合和凝聚而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国民共同体。

11.国族由多个民族组成,国民分属于不同民族群体,而国族组成单位的刚性化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就会使得国族整体的内部张力不断增加,甚至导致国族的虚置化。

12.族际政治整合的目的在于,将不同的民族群体整合于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之中,核心目标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是,由于共处于统一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各个民族不仅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国家政治共同体总是会面临着族际关系的挑战。

13.当代中国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族际政治整合既要坚持国家统一的根本要求,又要维护好各个民族的利益;既要坚持统一性和共同性,又要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差异性。在统一的国家政治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必须照顾和维护好少数民族的权益,但要防止出现因片面强调特殊性和差异性而导致统一性和共同性虚置化的问题。

14.中华民族兼具多族聚合体和国民共同体两种属性,前者是指中华民族由国内56个民族组成的属性,后者则指中华民族由全体国民组成的属性。过去被人们所忽视的国民共同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背景下经由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机制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为现代民族的根本所在。

15.而作为国家治理之组成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也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稳定的要求,主动地调整、处理甚至构建国内的民族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主动应对国内民族关系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从人类的演进历程来看,民族与政治从来都不是脱离对方而孤立存在的,而是经由社会这个中介相互纠缠、相互嵌入,并且在彼此互动中塑造了各自的面貌,由此产生的民族政治现象和民族政治问题也具有恒久性和多变性。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苏联解体引发的建立民族国家的连锁反应,以及近年来欧美国家内部的“多族化”现象和大国行为方式的民族化,更是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民族问题的政治性内涵。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民族问题及其蕴含的政治属性也是十分突出的,这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但表现得越发明显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从而对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外的情形一再表明,民族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因此需从政治学的角度予以描述和解读。

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民族政治学,在这样的现实问题背景下应时而生,并始终坚持以知识生产回应现实问题和现实需要的学术品格。诚然,在政治学介入民族问题研究并构建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民族政治学之前,针对民族问题所做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成果,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少数民族,所形成的理论实际上主要是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权益的理论。这种认知状况显然不能有效地阐释和应对日趋复杂的民族问题。在此形势之下,政治学开始介入民族问题研究,并基于政治学的学科规范、视角和方法,从民族与政治关系的本底逻辑出发,逐步揭示了民族政治现象和民族政治问题的本质,拓展和更新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政治学知识,进而构建起完整的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平,孙保全.民族政治学的理论体系[C]//佟德志.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