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

¥3.8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1400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

[内容提要] 国家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受到制度传统的深刻影响。制度传统对国家的形塑,首先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塑造,进而建构起不同的国家形态及其特性。从历史上看,由于农民构成国民的主要社会阶层,国民性主要表现为农民性。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的家户制和俄国的村社制均为两国的本源型制度传统,二者在组织结构、产权属性、运行机制、治理单元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由此导致两国在农民性与国家性上的分殊。在农民性上,家户制下的农民表现为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弱势性以及个体性,村社制下的农民则偏向依附性、消极性、稳定性以及团体性。由于农民性上的差异,两国在基层治理模式、国家与乡村联结方式、现代国家建构路径等国家形态和特性方面呈现各自特点,进而形成不同的国家治理样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传统,并探索符合本国历史社会条件的国家治理模式与发展道路。

国家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受到制度传统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因此,要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其重要途径就在于探寻中国国家形态演化的制度传统及影响机理。那么,何为制度传统?制度传统又是如何形塑国家的?为回答这几个问题,本文尝试从“农民性—国家性”的分析进路出发,以中国的家户制和俄国的村社制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围绕制度传统与国家形态的互动关系做一尝试性解答。

一 制度传统及其分析进路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发展。作为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经历了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历史制度传统的差异,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特征,也形塑了国家的不同特性。制度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制度规范和体系。根据徐勇教授的定义,传统[3]是指能够对当今甚至未来发生影响的价值、行为和规范及与此相关的历史条件。[4]对此,美国学者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有深刻见解:“在两大文明形态起承转合的历史关节点上,分崩离析的传统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大量阶级因子,会对未来历史的造型发生强烈影响。”[5]在此,并非所有的制度传统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从影响程度上看,能够对当下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并长期发挥作用的传统构成“本源型传统”,这种制度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本源性,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本体。[6]

在构成制度传统的历史制度形态中,基础性社会制度构成本源型制度传统的重要来源。基础性社会制度是指将社会成员按照特定方式加以组织并形成基本社会单元的制度形态。基本单元是构成国家的最小“细胞”,是指组成国家机体的最基本、可独立的人的群体。在基本单元之下,不可再分为“独立的”群体或个体,群体或个体只是基本单元的构成部分,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7]基本单元是一个社会的根基,其性质和特征将会深刻影响包括国家在内的上层政治体系。对此,路易斯·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明确指出,“基本单元的性质决定了由它所组成的上层体系的性质”,“基本单元是怎样的,其复合体也是怎样的”。[8]正如基因之于人体一样,有什么样的基本单元,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二者具有内在的互构性。[9]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黄振华,王美娜.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C]//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学.2023年.第四辑:总第二十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