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24.4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827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内容提要:微信时代,恶搞古代文人、微信签名中使用古人诗词、微信中结合时代特点换用古代诗词、用文言写成的微信、将网络用语翻译成古诗词是古代文学泛化的具体表现,微信中古代文学的传播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微信中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集中体现在诗词的创作上,其主要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投稿等方式来呈现。朋友圈微信的传播方式主要以熟人、点对点的传播为主,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朋友圈创作古代文学作品很难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公众号通过原创平台的搭建,可以让众多诗词爱好者的作品通过平台进行传播,呈现出互联网+诗词的全新创作传播模式。通过手机和微信,诗词的写作不再神秘,而成为人人均可参与,人人均是诗人、词人的新文化现象,这种新出现的“微诗词”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改变了当代诗词创作写作的“生态”。未来古代文学的创作传播将更多依赖于公众号。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不断丰富,在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影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等各类传播工具的冲击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从以前的单一视听接受变为涵盖视、听、触觉等感知器官的多元接受,在这样的情形下,图、文、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内容,结合网络、手机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新传播形态,正不断改变着文学存在的形态。

文学从其产生之初就存在各种载体,从早期的青铜器皿、竹简木牍,到后来的纸版印刷,再到广播影视以及如今的互联网和手机,这些媒介的变化无一例外地改变了文学的存在形态并催生了新文学样式。比如印刷术的出现就促进和推广了书籍的印刷和传播,并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则推进了广播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繁荣;网络的出现则促使了网络文学的诞生和繁荣;智能手机的出现则催生了手机文学的诞生;而微博、微信的出现则在更广范围内催生了“微文学”的诞生。所谓“微文学”主要指以微博和微信为平台所产生的文学样式,以短小、即时创作、互动参与为主要特征。尽管有新的文学样式产生,但在这其中,微博、微信等互动应用平台对文学最重要的影响恰恰不在文学的创作和新文学样式的诞生,而体现在对文学文艺等文化现象的传播上。尤其是以手机为载体的微信应用平台,根据2016年3月发布的微信运用报告,微信目前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同比上涨29%,而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约为7亿,也就是说基本每一部智能手机都装有微信应用程序。微信目前正以自己独有的传播理念和交流行为方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肖锋.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C]//韩璞庚,刘蔚.论道穷理 赓续文脉:《江海学刊》特色专题论文选:6卷 媒介、技术与文学艺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