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概念、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35.0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119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数字人文:概念、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数字人文”概念具有包容性与演进性的基本特点。“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张力性结合使对“数字人文”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与模糊化特征。从概念构建、发展状况、应用情况三个维度对“数字人文”进行阐释探析,可以推动“数字人文”的本土化应用:(一)数字人文是将新兴技术方法运用到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中的新型学科,是“数字”与“人文”的双向联动。“数字人文”的产生使新技术发展与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数字人文学科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在欧美各高校学科建制中得以体现。(三)以“数字文学研究”为例,文学计算可推动文学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更新研究手段,组建语料库,提高研究效率,彰显人文学科价值。近年来虽已有数个数字文学研究项目在我国成功开展,但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中创立数字人文专业与专门研究机构,加大对数字人文研究的资助力度是我国发展数字人文的可行之道。

“数字人文”的英文为Digital Humanities,也有译为“数位人文”或者“数位人文学”,简写为“DH”。学术界也有用“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简写为“DS”)来指称“数字人文”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有区别。从事这一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就是数字人文学者(Digital Humanist)。

如果google一下“Digital Humanities”,人们可以发现有140万条相关信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字人文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同时也处在不断演化中,其概念还在不断变化、延伸与发展。从目前看,数字人文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大多数学者和研究者都认为,要为这一概念下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2],而且,从研究著述中以及各种网络资源上也可以看到,数字人文的相关定义达到数十种。

但我以为,数字人文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其核心概念已经形成,基本内涵也已相对固定,研究内容既有已经成型和完全成熟的学术型、技术型和应用型成果,也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开放性趋势,其应用与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因此,到了可以为之做出一定总结的时候。

为此,本文试图在厘清“数字人文”的核心概念、基本特征、相关内容与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梳理当下全球数字人文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建设与发展现状,注重探讨数字人文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前景,特别是带给文学研究怎样的变化,进而对中国数字人文在文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核心概念与四大基本特征

虽然“数字人文”的概念与定义较难确定,但在网络上与各种学术著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概念、定义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现在,我们就来考察一下人们很容易查找到的,学术界也比较流行的,或者被人们较为广泛接受的有关“数字人文”的定义与概念,然后对此做一番梳理。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郭英剑.数字人文:概念、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C]//韩璞庚,刘蔚.论道穷理 赓续文脉:《江海学刊》特色专题论文选:6卷 媒介、技术与文学艺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