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

¥18.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672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

所谓“茶馆”,为以茶供客的店铺,也被称作“茶肆”“茶室”“茶坊”“茶铺”“茶棚”“茶社”“茶居”等,在中国特别发达。茶馆、茶肆在中国的出现,是饮茶日渐普及的唐宋时代以后之事。这种茶馆,与“酒肆”“酒坊”同样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在清末,主要对于中下层的人们来说,茶馆作为休息和社交的场所、集会的场所、交易的场所等得到了广泛的利用[1]

关于茶馆的风俗及其所起的作用,仅就其系中国特有之物这一点,很久以来就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心。对于上海、苏州、成都这样的大城市里的茶馆,以前有井上红梅氏[2]和后藤朝太郎氏[3],最近有竹内实氏[4],都作了这样那样趣味盎然的介绍。此外,对于江浙地区和四川农村地带的镇、市、场中的茶馆,天野元之助氏[5]、福武直氏[6]和施坚雅氏[7]等,也从农业经济及农村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做过极有意思的介绍。这些先行的研究,对于我辈后学来说是颇具指导意义的。本文就是在这些先行研究的引导下,对清末江浙两省的茶馆作若干考察。具体来说,本文的中心课题在于说明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是如何经营的,又是通过怎样的社会势力的中介而得以维持的。在研究清末茶馆时以江浙地区作为对象,这是因为考虑到该地的茶馆数量最多,故而茶馆所起的作用也极大。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日]铃木智夫.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C]//韩璞庚,潘清.论道穷理 赓续文脉:《江海学刊》特色专题论文选:6卷 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