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条件句与证据条件句

¥2.8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1

字      数: 865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因果条件句与证据条件句

摘要:本文提出一个关于何时相信因果条件句和证据条件句的理论。基本想法是在主体信念状态中嵌入因果模型,因为条件句的评价似乎相对于关涉特定事实和因果关系这两者的信念。与其他使用因果模型的尝试不同,本文表明这一模型不仅能很好地说明各种因果条件句,而且能很好地说明证据条件句。

一 因果模型语义的问题

智能主体何时应该相信一个条件句?为了回答该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珀尔[1]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模型的条件句语义。[2]此后,很多学者相继提出了诸多因果条件句语义,比如希区柯克[3]、伍德沃德[4]、希德勒斯顿[5]、舒尔茨Synthese,Vol.179,No.2(2011),pp.239-251.

'>[6]、哈尔彭[7]、西亚德利[8]等人。虽然这些不同的因果模型语义很好地说明了我们对因果条件句的直觉,但它们根本没有说明我们所说的证据条件句。

什么是证据条件句?克拉策[9]提供了下面这样的例子:

例1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喜欢在莱奥尼城堡过周末。只要国王在城堡里,巴伐利亚皇家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城堡灯火通明。而此时此刻,你看到灯火仍然通明,但旗帜却降下了,于是你说:

(1)如果旗帜是升起的,那么国王就会在城堡里。

克拉策认为条件句(1)是可接受的。为了弄清为什么这个条件句是证据性的,我们先区分对(1)的两种解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德)马里奥·君特,胡嘉伟.因果条件句与证据条件句[C]//张建军.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二卷.第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