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法家的形成

¥5.6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1

字      数: 1555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齐法家的形成

稷下百家争鸣发展出来两种政治哲学和治国方式:道家无为主义与法家功利主义的相互融合则产生了齐法家;儒家的仁政与法家的人性论结合形成了后来的荀学。齐法家出自黄老而尚法,是道法结合的产物,即推崇黄老的无为主义思想与推崇管仲的功利主义法治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管子》成书是齐法家形成的标志。

一 齐法家是道法结合的产物

在礼治走向法治的时代巨变面前,稷下黄老探寻法治的理据——天道、人性,从而将道法结合起来。齐法家出自黄老而尚法,是道法结合的产物,即黄老无为主义道法思想与管仲功利主义法治思想相结合的结晶。

(一)齐法家的发展逻辑是由道入法

《庄子·天下》篇把道家归为四支:宋钘、尹文为一支,“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彭蒙、慎到、田骈为一支,“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关尹、老聃为一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另外,还有庄周这一支。

在《庄子·天下》篇的基础上,郭沫若将稷下黄老学者分为三派:“宋钘、尹文为一派,田骈、慎到为一派,关尹即环渊为一派。”[1]郭沫若此说影响颇大,为黄老学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沿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田骈、慎到一支思想相近,划为一派可信;宋钘、尹文一支后来发生了分化,不宜归为一派;环渊这一支还可以加上季真、接子。如此,稷下黄老三支就更加清晰了。

《荀子·非十二子》也视慎到、田骈为一派,宋钘视为墨家一派,尹文则未论及。为什么荀子没有论及尹文?值得思考,一方面,说明荀子已经意识到尹文与宋钘思想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因为荀子是在“非十二子”,即批评十二子,而荀子对尹文是比较肯定的,故未点名批评。荀子的正名思想是吸收了尹文的正名思想的。《荀子·正名》说:“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这与尹文的正名思想是一致的:“名定则物不竞,分明则私不行。……然则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于无心无欲者,制之有道也。”(《尹文子·大道上》)所以说,荀子是继承了尹文子的正名定分思想的。正名定分,即以名分来节制人的欲望,维护社会秩序,这就必然主张以法度治国。所以,在《尹文子·大道下》里宋钘等人关于人治与法治的辩论中,宋钘是赞成人治的,而尹文显然是主张法治的。可见,宋钘、尹文不宜归为一派。

如此看来,稷下黄老学派包含三支大体可信,但三支不等于三派。大致来说,环渊一支(包含季真、接子)论道为主,传播老子道学,主张无为而治;宋钘、尹文一支爱民为本,关心民众疾苦,主张“禁攻寝兵”,并发展了名辩;慎到、田骈一支尚法为务,关注治国之策,主张法治。

齐法家主要就是从这三支之中发展出来的。慎到、田骈这一支直接发展成齐法家;宋钘、尹文一支发生分化,尹文发展成名法家;环渊、接子这一支则为齐法家提供道家理论支持。

首先,慎到、田骈这一支直接发展成齐法家。《庄子·天下》将彭蒙、慎到、田骈并论,并说彭蒙是田骈的老师,可能也是慎到的老师。彭蒙传道家不言之教(即无为之道),主张“齐万物以为首”,这种“贵齐”思想对慎到、田骈影响很大。“贵齐”就是以“道法”为行为的客观标准,“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田骈亦然”,所以弟子慎到、田骈则向法家方向发展,主张以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可见彭蒙是慎到、田骈的思想导师,慎到、田骈完成了由道向法的转变。所以《荀子·非十二子》把慎到、田骈归为尚法的一派,而彭蒙并没有列入,但彭蒙对齐法家的形成贡献颇大。郭沫若也说:“慎到、田骈一派是把道家的理论向法理一方面发展了。严格地说,只有这一派或慎到一人才真正是法家。”[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黄辉明.齐法家源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