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里罗《名字》中美国神话的域外书写

¥3.3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880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唐·德里罗《名字》中美国神话的域外书写[1]

内容提要:《名字》是唐·德里罗唯一一部通过“域外”视角反观美国神话的小说。该作品以美国的海外扩张和邪教杀人两条主线结构全书,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情节却在执迷于创造一个封闭的自指世界上构成重要隐喻关系。德里罗借此反思了美国神话妄图脱离历史的自我虚构性及其内在固有的同一化暴力。在他看来,反美浪潮并非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行为突变,倒是“神话思维”主导下的自然结果,而只有让不断膨胀且自我强化的抽象理念返回多元和流变的生活空间,才能在历史审视下兑现“人人生而平等”的古老誓言。通过对美国神话的文学解构,德里罗表达了对过于强调美国价值的反思和批判。

美国文学研究专家罗斯博格(Michael Rothberg)曾鼓励美国作家“远离祖国去寻找一种领土外的离心的文学”,“它需要描绘出美国的域外扩张,探索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认识论、现象学及其后果,并揭示内在于其必然不完整的霸权里的裂痕”,从而提供“一张认知地图,来想象美国公民在国界之外的样子和感觉”。[2]当他慨叹这一伟大的域外文学(extraterritorial literature)仍未问世时,唐·德里罗(Don DeLillo)却早在1982年针对《名字》(The Names)的专题采访中明确指出域外书写对重审美国神话的重要性,“居住在另一个国家的有趣之处在于,它让你很难忘记你是一个美国人。美国政府的行为不会让你忘记此事……你发现自己通过比你所习惯的更为微妙的方式搅和到世界政治中”[3]。他相信只有置身于与美国利益纠缠最深的地区,才能看清声称无辜的美国形象的实质及其对现实的影响。因此,这部以“名字”命名的小说就不仅仅表现出对“语言的沉迷”[4],更是将寻求一种纯粹语言的企图同美国神话所虚构并不断强化的“基本模式”(the essential pattern)[5]相关联,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美国例外论”,外在表现是永不枯竭的扩张欲望,而深层逻辑则是对历史的排斥和对超时间存在的结构的痴迷。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思.唐·德里罗《名字》中美国神话的域外书写9852993[C]//周晓风,熊飞宇,凌孟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