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诗坛诗学风貌之承袭与嬗变

¥5.1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1335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乾嘉诗坛诗学风貌之承袭与嬗变

内容提要:乾嘉时期是清代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诗坛诗歌风貌突出表现为由遗民诗人的重实感伤、千峰竞秀逐渐转为褒衣大袑的醇厚雅正、“以学为诗”,再随世态时运转入布衣匹夫的书生意气、“慷慨悲歌”。诗学风貌则明显表现为积淀、成长于康雍年间的诗论家沈归愚以“格调”说承袭顺康时期诗坛盟主王渔洋之“神韵”说,及其后袁简斋“性灵”说与沈归愚“格调”说之离合,以及翁覃溪“肌理”说之以考据为诗引领时代学风向乾嘉诗坛的渗透与弥漫。对乾嘉诗坛诗学风貌转变的探研,有助于厘清清初诗学与乾嘉诗学之间的演进脉络,揭示其间诗学观念变化中实际起作用的人事及动因,洞见乾嘉诗坛诗学风貌嬗变之轨迹及其在整个清代诗学发展流变脉络中的重要作用。

有清一代,诗坛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有论者云:“诗歌的百派回流、诗风的千汇万状、诗论的各立坛坫,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盛况。”[1]康熙诗坛,“王阮亭诗为昭代雅音,执吟坛牛耳者几五十年”[2];至乾嘉诗坛则呈现出兼容并包的多元化格局,“乾隆、嘉庆之际,诗人相望,归愚守宗法,随园言性灵,君以奇博创获,横绝一世”[3]。前代出现过的各种诗歌风格、多样诗歌体式以及多种诗学观念几乎一一溯诗歌史之长河而来,其在乾嘉诗坛各路诗人及各家诗论的演绎之下,在新的历史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康雍至乾嘉再至嘉道时期影响巨大的四大诗歌理论流派,王渔洋标举“神韵说”、沈归愚秉持“格调说”、袁简斋推崇“性灵说”、翁覃溪爱重“肌理说”,四者之间虽各立坛坫,但并未势同水火,而是互相之间既有学习、包容、承袭,又有变化、创新、嬗变,四者前赴后继推动乾嘉诗坛逐渐步入一个兼收并蓄、多元并包、群星荟萃的崭新的诗学时代。

一 归愚“格调”对渔洋“神韵”之承袭与兼融

王渔洋和沈归愚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诗坛前后相承的两大诗坛盟主,二人分别为诗学理论“神韵说”和“格调说”的代表人物,两者的诗学理论堪称是号为“集大成”时期的清代诗坛对前代渊源相近的诗学理论的一次溯源与总结,对于乾嘉诗坛乃至清代诗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神韵说”和“格调说”又正好先后契合了各自所处时代政治格局下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因此二人先后登上诗坛盟主的文学高位,将特殊历史时期政治与文学,诗人政治地位之与文学之间或令人艳羡或迫人胆寒的文人不同人生际遇的走向演绎到了极致,在清代诗学史上极具话题性和典型性,对康雍乾嘉诗坛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渔洋(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渔洋是顺康诗坛的诗坛盟主,论诗标举“神韵”。

沈归愚(1673—1769),名德潜,字确士,后更字归愚(或以为号,实误),时号归愚叟,江苏长洲人(今属江苏苏州)。[4]归愚以其倡导的“格调说”继渔洋之后崛起于乾嘉诗坛并成为诗坛盟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陆平.乾嘉诗坛诗学风貌之承袭与嬗变[C]//周晓风,熊飞宇,凌孟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