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新疆东部地区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艺术体系构建

¥2.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69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新疆东部地区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艺术体系构建[1]

内容提要:在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学术史中,追求对象的差异性、典型性的目标构成了研究思路的惯性,但回到田野,就会发现新疆东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与内地织绣文化的交融关系和形式上的共通性,这种交融关系促成了新疆维吾尔族织绣纹样在审美与技术上的独特互动。如:新疆东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艺术更依赖“绣”的技术,而新疆南部地区的维吾尔族织绣却是以“织”为主,而在自晋唐时期的阿斯塔那墓葬遗存→清代哈密回王陵→现当代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民间刺绣的历史更迭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早期依赖织造显花,现当代以刺绣显花为主的技术特征。对新疆维吾尔族织绣艺术全方位的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 从学术史的观察出发

对独特性的追求是研究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所持的一种思维导向,主要是针对特定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展开讨论,从而丰富人们对于人类文化表象和类型的认识,深化人们对人类文化性质的把握。但如果我们在民艺学中追寻特定人群的艺术文化活动的样貌和特征时,忘记了人类学从社会条件的角度解释研究对象因果关系的任务,则会将我们的研究引向偏狭。比如,正是基于对维吾尔族织绣艺术独特性样貌的构建,使研究者更加看重维吾尔族与中原(或内地)文化艺术之间反差巨大的阿拉伯—伊斯兰的艺术系统(包括织绣纹样的造型系统与工艺系统)。[2]该系统下的纹样主要依靠织造显花,以经纬交织,相互遮掩产生图案,这以新疆维吾尔族地毯最为典型(虽然地毯的显花工艺与传统织造工艺又有所不同,不是以经纬交织直接产生图案,而是在经纬交织的过程中进行挂绒),但这种工艺(不必借助尺子等工具就可完全做到上、下、左、右对称)下生成的纹样仍是一种理性化、数理化、秩序化、几何化的图像,织工们在织造中只要依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通过对经纬线数目的严格控制,按照所标注的坐标与点就能精确地进行显花。正是这种理性化、数理化、秩序化、几何化的图像及其技术与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审美追求互为表里,因此人们便在这一相对稳定的解释系统中去探讨与之相似的维吾尔族花帽与其他类型的织物花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楠,罗晓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新疆东部地区维吾尔族织绣纹样的艺术体系构建9853377[C]//周晓风,熊飞宇,凌孟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