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视域中的20世纪初中国美学

¥3.0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934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社会史视域中的20世纪初中国美学[1]

摘要:20世纪初是现代中国美学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学的学科地位完全确立,美学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超越美学学科范围,结合20世纪初的救亡思潮、学科制度演变、文学艺术变革等因素来讨论的话,美学的惊人发展奇迹又变得可以理解。20世纪初,中国学人兼具中西两种文化素养,在中西文化比较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既不同于古典,也不重复西方的创新性美学见解。世纪初美学出现了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两种思潮,二者之间的对立与联系,同样也可以通过分析社会文化语境来加以说明。

从美学学科史的角度来说,20世纪初中国美学的发展堪称奇迹。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里,从中国人知晓“美学”这个词,到美学学科地位得到广泛的承认,现代美学的学科规范基本确立,一系列重要的影响深远的美学命题提出,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迅速。但是,假如超越美学学科范围,将目光投向20世纪初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在社会史、学术史、思想史的广阔视域中观察中国美学,这一奇迹又变得可以理解。并且,结合社会历史的大语境来观照美学,世纪初中国美学的整体特征、基本脉络也呈现得更加清晰。

一 世纪初美学的社会历史语境

既往的美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将美学史简单化的倾向,即就美学来谈美学,将美学史简化为几个人物提出了几种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发生了哪些争论。这样的美学史是“纯思想线索”的美学史,是片面的、割裂的美学史,不是整体的、有机的活的美学史。美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决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学术等因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美学史是社会大历史的一部分,是社会大历史这棵巨树上生长出来的一根枝条,必须结合社会大历史的发展来讨论美学史的发展。具体到20世纪初来说,这个时期的美学是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应当通过社会历史语境的还原来加以讨论。

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中国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各种思潮、运动风起云涌。这些思潮、运动中,有一条尤其重要,那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时代思潮。正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语境中,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在中国生根发芽。一般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器物技术层面向西方学习,第二阶段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第三阶段在精神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中国美学的诞生,处在第三阶段,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走向深入的结果。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中国人意识到器物、制度层面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于是开始了在文化、知识、学术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美学在这一时期作为现代西方学术体系的一部分被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入包括美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学术,根本的目的是要以之改变中国,挽救中国的命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泽泉.社会史视域中的20世纪初中国美学9855221[C]//张跣,李俊,袁宝龙,陈龙.阐释学学刊.第四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