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基于“我思”的自身阐释学构建

¥2.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806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保罗·利科基于“我思”的自身阐释学构建[1]

摘要:保罗·利科沿袭了笛卡尔对“主体”的研究,巧妙地避开了笛卡尔所铺就的“我思”之路,从语言学切入,阐释“主体”在语言、行动、叙事、道德伦理中与“他者”的关系,最后回落到“主体”自身之中,力求实现全方位的“反思”。“自身阐释学”和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差异甚大,亦和尼采的“主体多样性”全然不同。在建设“自身阐释学”之路时,利科将阐释学的基本问题接轨到现象学的方法之中,选择了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不同的迂回之路,将阐释学延展到心理学、宗教学、神话学等哲学向度之中,以期完成全面的阐释。

保罗·利科对“主体”的研究源起于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受到纳贝尔德Expérience intérieure de la liberté,1924)从康德的“自由观”出发,通过对意识内部的探索以达到审察主体的目的,他擅于反复描摹行为和精神审视“自我”。

'>[2]和马塞尔'>[3]两位亲授老师、康德的“统觉”[4](die Apperzeption)和费希特的“反思哲学”[5](la philosophie réflexive)传统的影响。[6]利科提出,“主体”一词可与笛卡尔的“我思”哲学划等号,“我认为各种主体哲学的范式有:主体是以第一人称来表述的(‘ego cogito’,我思);‘je’(我)被界定为经验的我或先验的我;我是被绝对地确立起来的,这是说不面对他者;或者我是被相对地确立起来的,自我论(i' égologie)需要主体间性的内在补充。但是无论如何,主体就是‘je’(我)”[7]。无论是“先验主体”、“绝对主体”、“自我论”抑或是对“主体”的推崇或怀疑,现代“主体”哲学无不彰显着与传统“主体”哲学的分道扬镳。在利科看来,“自身阐释学”interprétation.Essai sur Freud,1965)、《从文本到行动》(Du texte à l'action,1986),晚期的《记忆,历史,遗忘》(La mémoirel'histoirel'oubli,2000)、《承认的过程》(Parcours De la Reconnaissance,2004)等等。最后,“反思”是利科阐释学所运用的具体手段,现象学是利科借以解决阐释学难题的方法,“自身”比起“主体”一词更贴合利科哲学迂回思考的特点。与“自身”相对的“他者”,是利科阐释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隐藏对象。

'>[8]
(I'hermeneutique du soi)须和它们保持一定距离,他将“主体”拓展到不同的哲学向度之中,迂回地阐释“自身”。

一 笛卡尔“我思”的提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怡.保罗·利科基于“我思”的自身阐释学构建9855712[C]//张跣,李俊,袁宝龙,陈龙.阐释学学刊.第四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