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制度建构的分析框架

¥3.4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1

字      数: 1059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国家级新区制度建构的分析框架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国家级新区已经从少量的政策试点逐渐成长为肩负多重使命的高量级功能载体。此类新区得以成功蜕变的关键,是在长期摸索中寻找到了更为恰当的制度支撑,可以有效兼顾国家战略要求和地方发展需要。因此,更需要从制度建构的角度来理解国家级新区发展及其转型进路。

一 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国家级新区的制度建构问题?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是涉及空间布局、制度设计、机构运转等复杂建构过程,需要统筹考虑新区所肩负的空间功能单元和改革前沿试点等多重属性。围绕国家级新区的制度建构实践,本书在搭建分析框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政策试验、尺度重构以及新国家空间等理论观点。

(一)政策试验

西方社会对于政策试验(Policy Experimentation)的解读,更多是基于政策创新、政策扩散等政策制定流程(如表2-11所示)。作为政策试验的积极倡导者,坎贝尔(Campbell)将“随机化”界定为政策试验的基本特征[1],进一步点明了开展政策试验的探索性和非确定性。从政策治理主体来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开展政策试验的两类主体。因而就中央政府而言,政策试验被视为“中央政府允许部门和地方进行渐进式政策和制度尝试的结构化产物”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1,2000,pp.120-143.

'>[2]。但从地方政府看来,政策试验是“把来自基层的建议和地方积累的经验注入国家政策的一种机制”Open Times,No.1,2008,pp.1-26.

'>[3]
。由表2-11可知,尽管具体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存在如下研究共识:政策试验是对复杂性政策问题的主动回应Globalization and Health,No.13,2017,p.54.

'>[4]
和充满政治性的过程[5]

表2-11 外文文献对政策试验的典型界定列举

表2-11 外文文献对政策试验的典型界定列举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于棋.“唯实图新”:国家级新区制度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