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地理空间:国家级新区创设中的作用过程

¥1.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1

字      数: 505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超越地理空间:国家级新区创设中的作用过程

国家层面通过对包括国家级新区在内的各类政策试验区的进行布局,促使其成为落实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空间支点。尽管中西方新区在空间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使命任务存在鲜明不同:中国各类新区的产生并不是城市自身演进的直接结果,其设置并非仅用于满足城市自身发展,而是要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制度诉求和发展经济需要。[1]因此,国家空间战略中的国家级新区建设实践,不仅是单纯的空间布局过程和既定的空间现象,更在地方治理体系变革等制度建构维度上具有重要意义,兼具空间支点和制度变量的双重属性。究其本质而言,国家级新区的创设是一个由地理空间转向权力空间的特定作用过程,其间主要涉及空间选择、尺度调试、功能跃升以及体制机制变革等若干步骤。

一 倾斜性空间选择

空间性是国家空间战略区别于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所在[2],空间维度上的抉择是影响国家新区布局的首要环节。基于国家空间选择等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国家空间战略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结果层面上国家空间选择活动已长期存在于我国区域治理等治国理政实践之中。综合对比分析我国国家空间战略变革历程与我国空间选择实践,可以发现,两者在空间维度上存在高度契合。如上文所述,不同阶段的国家空间战略在空间策略倾向、策略内容、策略支点和策略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其间蕴含的国家空间选择的实践表征和理论特质也有所不同,具体如表3-3所示。在行政管理维度上,国家空间战略变迁中的国家空间选择体现出由集权到分权、由统一到差异化的鲜明变革趋势;从政策策略维度上,倾斜性的空间策略取代平均主义,多尺度转型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国家空间战略可被视为国家空间选择在政策维度上的实践表达,而国家级新区的创设则是国家开展倾斜性空间选择的直接结果。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于棋.“唯实图新”:国家级新区制度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