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和他的古汉语研究

¥1.9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6

字      数: 1066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高本汉和他的古汉语研究

本文对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有关古汉语研究的成果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详细解析,彰显了其在中国的汉语史教学和研究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

兴起于18世纪的“乾嘉学派”把中国传统语言学推向了巅峰,这一派学者对古汉语文献的理解能力令后人感到难以超越。不过,在出色地运用“声音通训诂”这一科学方法的同时,“乾嘉学派”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其学术思想的局限。中国学者历来都以“复古”为治学的基本理念,他们大都只集中于对远古时代语言现象的共时考察以求读懂古代文献,而不大考虑对汉语从古至今的演化脉络进行系统的阐释。到了20世纪初,高本汉首次提倡借用印欧历史语言学的方法来探讨汉语近三千年的演化规律,他一系列的出色研究不但被接纳为那个时代的唯一主导,而且他本人在中国也被视为汉语史一代学风的开创者。直至今天,在中国的汉语史教学和研究领域仍然可以体味到他当年的巨大影响。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年10月5日出生于瑞典的一个教师家庭,1909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的斯拉夫语专业,其后来到中国,游历于山西、陕西一带,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考察汉语方言。大约过了两年,高本汉回到欧洲投身汉学研究,并于1915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那以后,他历任乌普萨拉大学副教授、哥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皇家文史考古研究院院长,直至1978年10月20日逝世。[1]

“高本汉”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这是他音译了姓氏Karlgren的第一个音节再加上名字Bernhard构成的。按照西方人的读法,Bernhard本该译成“伯纳德”,而高本汉却巧妙地给这个名字赋予了纯粹的中国特色。据说当年他曾经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向别人介绍自己:“我姓高,名字叫本汉,因为我本来是汉人嚜。”[2]这位“汉人”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的语言,宣传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怀有很深的感情。据他自己说,他从事汉学研究为的是“对于他所敬爱的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系文化,或者还可以效些许的努力”,[3]这个愿望无疑构成了高本汉毕生的追求。

高本汉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08年,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1976年。[4]在长达68年的时间里,他用三种语言写下了百余种著作和论文,内容涉及汉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和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大致说来,他早期的论著使用法文和英文,后来的论著全部使用英文,普及读物和翻译著作一般使用英文和瑞典文。这些著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据目前所知,他在40年代之前的研究著述大都有过汉译文,不过在当下已经不大容易查寻,其中主要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聂鸿音.高本汉和他的古汉语研究[C]//张公瑾.民族古籍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