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宗教发展与国际政治

¥3.8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8

字      数: 2345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冷战后的宗教发展与国际政治

研究冷战后宗教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是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或意识形态的因素,总会发挥它的作用,进而对国际政治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因而在研究国际政治过程中,有时宗教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何认识宗教问题,冷战结束后宗教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如何,宗教发生异化并蜕变为宗教极端主义以及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又如何,这是研究宗教问题时拟深入探讨的,同样也是研究国际政治问题不应忽视的。

一 对宗教的几点基本认识

宗教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常常遇到的问题。当前,世界60多亿人口中,宗教信仰者约占80%(其余为不信教者或无神论者)。在世界各国中,宗教在那些居于国教或国家宗教的国度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这些国家外,几乎不存在一个没有宗教、没有教徒的国家。即便是宗教并不居于重要地位的国家,它们在处理国内宗教事务时,在与那些宗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发生关系时,仍然有个宗教问题存在。

那么,在宗教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中,究竟如何认识宗教问题呢?

第一,宗教与宗教信仰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宗教不单单一是个信仰或意识形态问题,不单单是个宗教礼仪和宗教禁戒问题,也不单单是个宗教活动场所及其相应的宗教象征物问题,它还有信仰宗教的主体(或信仰群体)问题。当今活的宗教,与政治发生关系并能产生现实影响的宗教,主要是通过它的信仰主体——其信徒实现的。可以说,只有探讨信仰宗教的主体在宗教生活之外的、世俗生活中的表现和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宗教的信仰者都具有教徒和公民的双重身份。前者使他们追随并献身于一定的宗教,他们过的是宗教生活;后者则使他们以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过的是世俗生活。宗教(主要是它的教义主张、信条,或者说,宗教意识形态)对社会、对政治产生影响,完全是教徒以公民身份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结果。因而可以看到,有什么样的宗教,就有什么样的信徒,两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离开教徒的社会参与、政治参与,宗教就难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离开信徒、没有信徒的宗教,只能是那些已经丧失信徒信仰的、历史上已死的宗教;这种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死的宗教,不再有教徒的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才不会对社会政治产生现实的影响。

第二,宗教的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是互为补充的。当今的宗教有所谓出世宗教和入世宗教之分。所谓出世,指的是超脱人生、摒弃尘世俗务的束缚;出世者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有所不同,通常是避世出家的。所谓入世,指的是并不脱离尘世俗务而参与现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入世者除了信仰宗教并遵循它的有关礼仪、习俗、禁忌外,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常人并无区别。在当今的世界宗教中,一般认为,佛教是出世的宗教;伊斯兰教不仅是入世的宗教,而且是重两世的宗教,既重视现世的福利享受又不忘来世的永恒福乐(即所谓的“两世吉庆”)。事实上,出世和入世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纯粹出世的宗教或纯粹入世的宗教。就佛教而言,那些有虔诚信仰而不出家为僧尼的信徒(称为“居士”)并不罕见;就基督教而言,在它的修道院内有出世的修士、修女的同时,修道院外的大批信徒则是入世的;就伊斯兰教而言,它的神秘主义者(如苏非派信众)中有不少是避世隐居的。就是说,教徒个人可能是出世的或入世的,而宗教作为整体则包含着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两者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一般地说,宗教的所谓神圣性,仅在它的寺庙堂宇之中;在此之外,仍由世俗生活在起作用。由于宗教信徒的众多和宗教信仰的普遍性,不管哪种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和新兴宗教),不管它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不管它如何自称其神圣性,在当今社会中,它的信徒都可能从事非神圣性的或违法的活动。

第三,宗教以民族为载体。任何宗教的教徒总是隶属于一定的民族,是一定的民族成员。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分布在2000多个民族中;民族有大小,民族人口有多少,但就每个民族而言,没有宗教信仰者的现象可能并不存在。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的成员可能信仰同一宗教或不同的宗教,也可能同一民族的成员信仰不同的宗教或不信仰任何宗教。宗教通过它的民族成员的活动,其宗教意识形态、教义主张得以渗入到该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形成以宗教意识形态为核心、灵魂的民族传统信仰、传统文化。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宗教文化往往与民族文化、宗教的思想情感往往与民族的思想情感(如民族主义)凝结在一起。要改变或解决这类文化和思想情感问题,有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甚至是永远也无法做到。

第四,宗教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宗教与政治的疏密程度也非划一的。在当今世界的宗教中,既有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也有民族宗教(印度的印度教、以色列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教等)和部落(部族)原始宗教;既有传统宗教,也有新兴宗教。由于任何现实的宗教都是通过它的信仰者,与政治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联系的,这就决定了各个宗教与政治的密切程度有所不同。在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中,既有联系极其密切的世界性宗教,如伊斯兰教,也有与政治相对疏远的宗教,如佛教(这不是说,佛教与政治一点也不发生关系)。在重视世界性宗教的同时,不可忽视具有一定人口信众的民族宗教和部落宗教。作为民族宗教的犹太教和印度教,苏丹南部地区的部落宗教,在当前政治中,都因其成员的活动而对国内政治、地区政治或国际政治产生影响。神道教更是日本战前军国主义和战后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日本流传和宣扬的所谓“皇国国体优越论”、“武士道精神”、“皇国史观”等都源自于神道教。当前它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都是神道教在他们的思想中作祟的结果。可见,宗教与政治的联系是首先应该肯定的,至于其密切程度则因宗教而异,应给予具体考察。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金宜久.伊斯兰与国际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