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藏黑水城汉文写本《碧岩录》残叶及相关问题考

¥0.9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6

字      数: 863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俄藏黑水城汉文写本《碧岩录》残叶及相关问题考

黑水城是西夏(1038—1227)一个边境重镇,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之中,元代称亦集乃。1907—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率领的四川—蒙古考察队在沙漠中找到了黑水城遗址,并在城西北角的一个“伟大的佛塔”中掘获大量西夏文、汉文、藏文、蒙古文、回鹘文等多种语言佛教和世俗文献,而以佛教文献占绝大部分,《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Инв.No.1044)就是其中之一,它以刻本—经折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八封套裱纸的形式出现。文章结合西夏文和汉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题记中出现的时间、翻译为西夏文的时间和前述作为此经封套裱纸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判定刻本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刊印装帧的年代应该在西夏第四代皇帝乾顺和第五代皇帝仁孝乾祐年之间。那么作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裱纸的文书应该在这之前出现或流行。文章最后还探讨了黑水城汉文本《碧岩录》来源等。,摘要:

黑水城是西夏(1038—1227)一个边境重镇,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之中,元代称亦集乃。黑水城始建于西夏元昊时期,元昊大庆元年(1036)设立十二监军司,其中黑水镇燕军则设在黑水城。元末明初,由于人为和战争等原因使河流改道,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缺乏,此城遂废。1907—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率领的四川—蒙古考察队在沙漠中找到了黑水城遗址,并在城西北角的一个“伟大的佛塔”中掘获大量西夏文、汉文、藏文、蒙古文、回鹘文等多种语言佛教和世俗文献,而以佛教文献占绝大部分。这批可与敦煌藏经洞文献相媲美的黑水城文献与文物的发现是宋金元时期特别是西夏时期丰富的财富,为西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正是科兹洛夫在黑水城的发现,使埋藏了700多年的西夏文献和文物又得以重新面世。黑水城文献的发现为研究西夏学,尤其是西夏佛教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 禅宗文献的遗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崔红芬.俄藏黑水城汉文写本《碧岩录》残叶及相关问题考[C]//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湘学研究.二〇一六年.第一辑:总第七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