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民族精神的来源》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尊重、吸收和扬弃

¥2.1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06

字      数: 1069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尊重、吸收和扬弃

毛泽东的民族精神还产生于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尊重、吸收和扬弃。他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1]他还说:“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必须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2]毛泽东确实是一个全面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并将其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服务的大师。他的这方面的文化修养和造诣,永远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最好的榜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曾经这样概括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毛泽东精心阅读马列的书,垂老不倦。他曾经建议把三十几部马列经典著作印成大字本,发给高级干部作为必读之书。他并且注意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在这同时,他还经常阅读中国的古书,而且很讲究读书里的学问,从来不是无谓地去读,而是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常常把书里可以借鉴的内容自然而贴切地运用于指导实践。他很喜欢读中国的史书,历史的知识很渊博。他也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毛泽东不但注意从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中吸取鉴戒,而且重视在现实的生活中倾听群众的呼声。”[3]

逄先知也总结了毛泽东读古书的两个特点:“毛泽东从阅读大量的古籍中,批判地吸取和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根据我长期接触毛泽东读古书的情况,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的记载,我认为毛泽东读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阅读和解释中国古书的内容,我在这里把它称作‘古籍新解’;一是吸取古书中的精华,有的还赋予新的含义,为现实斗争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为今用’。”[4]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夫子采取了一种客观分析和批判的态度。他幼年虽然读过孔夫子,但真正影响他的思想的决不是孔夫子。对孔夫子的态度,毛泽东始终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形成的批判态度并坚持到底。他虽然主张不要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要有知识”[5]。他甚至还主张在调查研究中“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6]。但是,毛泽东并不接受孔夫子说教的这套东西。他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7]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增刊第一号上著文认为:“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8]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他明确把“孔子和蒋介石的书”,列为“反面的东西”,要求干部读一读这些反面教材,以巩固自己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9]1958年11月,在武昌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但说是什么圣人,我们也是不承认的。”[10]1968年10月,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毛泽东讲话提到了郭沫若、范文澜、冯友兰尊孔的倾向,然后仍然坚持说:“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偏向,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看了说孔夫子是代表奴隶主、旧贵族,我偏向这一方面,而不赞成孔夫子是代表那个时候新兴地主阶级。”[11]1973年5月,毛泽东写了五言诗《读“十批判书”》,在学术观点上与郭沫若进行了商讨,批孔的倾向仍然是鲜明的:“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同年,8月5日又写了七言诗《读“封建论”,呈郭老》:“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12]毛泽东对儒家孔学的这种坚决批判的态度是主要的、一贯的。那些借口振兴所谓“国学”,而千方百计把毛泽东的精神歪曲为儒家精神,或者说毛泽东的思想主要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是没有根据的。个别的人还借此尊孔、祭孔,到处修建孔夫子铜像和石像,甚至让青少年朝拜孔夫子,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角度看,真是莫名其妙,十分离谱。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书林.毛泽东的民族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