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0.6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06

字      数: 296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之一。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而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这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决定执政党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因素。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之源,也是党的力量之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历来教导它的信仰者一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决定了必然要密切联系群众;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生命力也来源于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曾这样描述共产党人的特点:“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1]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有一段话描述了共产党人与群众的关系,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2]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毛泽东把党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并讲清了这个问题的意义。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3]这是因为党的力量之源是来自群众。毛泽东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书林.毛泽东的民族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