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时空问题研究

¥1.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4

字      数: 894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时空问题研究

随着信息化和虚拟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社会时间与空间理论在中国哲学界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最直接的原因是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中时空观的反思。传统哲学教科书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并没有完全反映马克思时空理论的全貌和特色,在一定条件下还容易造成人们对马克思时空观的误读或片面理解。它在强调时空客观实在性时有把时空绝对化、抽象化之嫌,让人觉得它表述的是一种与人的活动相分离的以抽象物质或抽象自然界为载体的超越人类社会历史的时空观,所以引来不少质问甚至否定,也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简言之,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化,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1]在这里,历史化和现实化既是人类社会的范畴又是时空范畴,历史化主要是时间范畴,现实化则侧重空间范畴。当然,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只是为了论述方便才对两者在时间与空间方面进行有所侧重的区分表述。因此,历史化和现实化就成为社会时空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这个表述都是成立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个客观的现实历史过程,每时每刻都是在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存在和进行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社会时空范畴。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社会时空范畴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时空内蕴,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作一分析。在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中马克思的时空理论是根据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来获得阐述的,它科学地说明了与人相分离的物质世界的时空特性,因此可以将其定位为辩证的自然时空观。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任何物质运动都具有时空特性,都占有一定的时空,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2]另一方面,时空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不是脱离物质运动之外独立存在的实体,它本身就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仅仅存在于我们头脑之中的空洞的观念、抽象。”[3]这个原理准确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关系的哲学概括。传统哲学教科书中的时空理论,强调时空与运动的不可分离性,根除了认为时空与运动无关的牛顿“绝对时空”观;强调时空存在的客观性,否定了夸大时空主观性错误(如康德的“先天直观形式”、马赫的“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强调时空的无限性,否定了时空有限性错误(如杜林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空间上有界限)。因此,传统哲学教科书具有自己的科学性,轻易质问和否定是不可取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俊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时空问题研究[C]//谢地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2辑·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