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自然科学的局限性

¥1.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2

字      数: 534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传统自然科学的局限性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543年,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拉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在自觉的理性思维基础上,沿着开普勒、伽利略、培根等人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先在牛顿那里得到完美的表达,又在爱因斯坦那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使机械论自然观和还原分析方法占据了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是笛卡尔—爱因斯坦的简单性思维,其特征是长于局部分析,缺乏整体综合。人们把这一建立在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系统实验基础上的西方科学称为经典科学;400多年来,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特点,所以人们亦称为传统科学。就在人们按照鼻祖培根的教导,不断拷问自然、征服自然的时候,“经典科学无能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广泛领域包括到它的理论框架中去”[1]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下面我们来考察其中的几个要点:

(一)分科的知识体系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引论”中有过一段评价。他指出:“精确的自然研究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那里才开始,而后来在中世纪由阿拉伯人继续发展下去;可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全2册·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