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思维的基本内涵

¥2.0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2

字      数: 645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非线性思维的基本内涵

思维、意识等人类特征智慧是人在与其他生命相比较中突显出来的特征性品质,也是潜能发展学说的重要理论构成。其中,人类思维可以说是在生物信息加工与对象识别机能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与对象识别过程。与一般生物的信息加工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创造性和多级性等特点。按照时间的先后,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可以历史地描述为一个从“动作”思维阶段经“动作—表象”思维并存阶段向“动作—表象—概念”思维并存阶段进化的过程。[1]现代人的思维水准早已进入了“动作—表象—概念”思维并存阶段。就人类个体而言,思维是人脑反映外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是人认识事物的活动过程和对信息的一种排序。确切地说,什么是思维?它是按照爱因斯坦如下段落所展望的方式进行的:“在接收到感觉印象的时候,记忆图像浮现出来,这还不是思维。而当这些图像形成系列,这些系列的每一成员都唤起另一成员的时候,这仍然不是思维。然而,当某幅图像在许多这类系列中突然出现,然后,更确切地说是通过这类回复,它变成这类系列的成序要素。……这样一个要素转变为一个工具,一个概念。我认为这种从自由的联想或‘梦幻’到思维的转变可以通过概念在其中所起的或多或少的支配作用来规定。”[2]所以说,思维是人的一种天赋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加以发展和锻炼的。在今天科学向辩证思维复归的大背景下,本节重点讨论与认知和创新活动关系密切的非线性思维。

(一)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概念的提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全2册·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