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5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6-03

字      数: 1497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元数据2】

}ymb}433-451}/ymb}

}ymp}442-460}/ymp}

【作者块】

}au}李建生

}ai}李建生: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

【/作者块】

【/元数据2】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观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培养受教育者对宗教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教育目的,并围绕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实践中产生的具体思想认识问题,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教育。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在属性和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在地包含着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科学无神论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理论,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宣传及教育,正确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问题,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宗教观的重点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观点,以保证宗教观教育在基本内容上的科学性;列宁和斯大林宗教观的重点在阐述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以及进行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以教育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应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那么,与马、恩、列、斯的宗教观教育理论比较起来,中国共产党则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理论,重点在结合实际,阐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性、特点、原则和方法等,更带有突出的实践可操作性特点。

一 关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关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及相关中央文件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和教育

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也必定是一项带有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列宁同志在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就说过:“无产阶级专政应当坚持不懈地使劳动群众实际上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为此就要进行宣传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同时注意避免伤害信教者的感情,避免加剧宗教狂。”[2]阐述了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无神论)教育的必要性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从当时干部队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了解不够多的实际出发。提出要研究宗教,创办有关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他说:“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宗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中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是不行的。”[3]毛泽东同志这里提出的“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宗教的经典”,就是指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宗教,对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阐述了只有研究宗教,懂得宗教,才能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要做好宗教工作和群众工作,必须懂得宗教,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他还具体讲到,要“把宗教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宗教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和从事宗教工作的同志,都要尽量较多地掌握有关宗教方面的基本知识。像世界上各大宗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我国宗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和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都应该有所知晓,不多懂一些宗教知识,是做不好宗教工作的”,而“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信教群众的工作,是要团结和教育信教群众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积极贡献力量”。他还针对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新闻出版等单位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关于宗教的方针政策,掌握宗教方面的基本知识,防止由于无知而违反宗教政策,伤害信教群众情感,给工作造成损失。”[4]

(二)处理好我国以及我国和国际间的关系问题需要研究宗教,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习五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4辑,201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