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中东政治

¥1.7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1

字      数: 1135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伊斯兰教与中东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冷战格局下,中东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霸权主义争夺的热点地区,中东研究随之成为东西方战略研究的组成部分。以往的中东研究几与宗教无涉,直到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后,中东研究中的这一缺失才引起注意。我国中东研究起步较晚,近10余年间大有起色,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伊斯兰教与中东政治关系研究仍显薄弱。本文就这一前沿性课题略抒己见。

一 战后中东国家政教关系的深刻变化

就伊斯兰教而论,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是重大的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到宗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宗教与政治的交互影响。中东地区的18个国家中(原为19国,后因南北也门合并,故为18个。),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两国外,均属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对这些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影响至深,成为中东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

中东国家的政教关系深受国内外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从“二战”后到60年代,伊斯兰教在中东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渐趋次要的地位。这一阶段性的总体趋势为下述三大相关因素所决定。

其一,是时代与社会发展潮流的决定性影响。“二战”后中东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战后在反对殖民统治进程中兴起的中东伊斯兰国家,在性质上属于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以政治的或文化的民族主义为立国之本,国家的根本宗旨是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显现出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目的性,因而明显不同于中世纪以泛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封建帝国。战后,发展民族经济、从事现代化建设成为中东国家的基本目标,各国的上层建筑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的现代化、世俗化和西化更为突出。商品经济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明显降低了作为人文精神体现的伊斯兰教的政治地位。

其二,是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思想急剧衰落。战后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等非宗教性的现代社会思潮勃然兴起,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的精神体现,成为中东最具魅力的意识形态,得到社会舆论广泛的认同。相比之下,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思想则在新的时代潮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成为被人遗忘的古董。其社会基础也被严重削弱:作为传统伊斯兰社会精神支柱的乌里玛阶层地位明显下降,在许多国家几与政治无涉;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教组织多为松散的宗教团体,难以同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政府抗衡;经过法制与社会改革,伊斯兰教在司法、教育两大世袭领地的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

其三,是宗教被置于从属国家政治的次要地位。战后中东国家的政教关系有三种类型。除采取政教分离的土耳其和政教合一的沙特阿拉伯两个特殊的典型外,大部分国家属于折衷主义类型。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宪法中抽象肯定伊斯兰教的重要地位,包括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元首由穆斯林担任,伊斯兰教法为立法的渊源之一,等等;另一方面,官方意识形态、国家政治体制、政党组织、议会制度、政治领导作用等则是以世俗化为基本方向。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由于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北也门等国发生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致使政教关系发生了趋同性变化。革命后的各国新政权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方向,对伊斯兰价值观予以更多的肯定,以增强政治合法性,但要求宗教服从政治,服务于经济建设。伊斯兰教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一种补充,它为国家政权的正义性、合法性、庄严性提供了一种传统的依据和神圣的象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云贵.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