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1.1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1

字      数: 733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伊斯兰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从宗教文化学观点看,观念形态的宗教信仰体系总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为基础架构,离开特定的文化方式,宗教信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此,宗教文化学尤为重视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方位、作用,以及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排拒。这类研究对理解人类宗教现象的复杂性具有重大意义。

宗教人类学研究揭示,大凡体系完备、影响广泛的世界宗教,一般都经历过由简到繁、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例如,当今甚为活跃的伊斯兰教便是由阿拉伯部落宗教演进为阿拉伯民族宗教,进而发展为世界宗教的。各种宗教在走向世界大舞台过程中,它们之所以仍保持着宗教信仰的本质属性,原因在于它们在同异质的世俗文化的交往中保存了宗教精神价值的超越性。但保留中也有吸纳,其中包括对外来非宗教文化成分的吸纳。通常可以把宗教精神价值普遍适用的超越性视为一种宗教文化的共性,而把宗教文化受外来宗教与非宗教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多样性、差异性视为宗教文化的个性。若此说不谬,那么应当怎样看待在当今世界上被炒得火热的泛伊斯兰文化呢?简言之,就是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宗教文化的共性,又要看到宗教文化的个性。二者不可偏废。

所谓伊斯兰文化,一般是指以对独一真主信仰为基础的、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方面的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方式、文明类型。就价值体系而言,伊斯兰文化尤以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影响更为深广,而物质的伊斯兰文化实际上也是精神的伊斯兰文化间接的成果。从宗教文化学视角看,伊斯兰教欲成为世界性宗教,它在创立和传播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部落、种族、血缘、肤色、语言、地域、民俗等限制性因素,使自身成为一个具有超越性、开放性、普世性的泛伊斯兰文化信仰体系,便于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征服、信仰与生活方式认同、文化与民族融合等种种复杂的情况,其中尤以8—9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化以及其后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的伊斯兰化浪潮最为重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云贵.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