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新思潮的意义》

¥1.4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1

字      数: 971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重读《新思潮的意义》

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所发表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章之一。此文发表于1919年12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同一号上发表了代表新青年同仁共同主张的《本志宣言》。

宣言明白交代它的来历说:“本志具体的主张,从来未曾完全发表。社员各人持论,也往往不能尽同,读者诸君或不免怀疑,社会上颇因此发生误会。现当第七卷开始,敢将全体社员的公同意见,明白宣布。”

此前,在《新青年》6卷1号上,陈独秀曾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从前,许多人把这篇文章当作是《新青年》的共同宣言。虽然没有什么大错,没有哪位新青年的同仁,表示不同意那篇文章的意思。但它毕竟不是大家讨论过的共同意见,仍只是陈独秀一个人写的文章,具有很强的辩论的色彩,只是它客观上反映了同仁们的主要意思。而本卷的这篇宣言,从文字上明显可以看出,不是出自某一个人的手笔,它是经过讨论后,把大家的意见用罗列的方式正面表述出来。意思比较全面,完全没有辩论的色彩。

《新青年》同仁们为什么想到此时要发表一个“共同宣言”呢?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造成了空前的政治高涨,大家都把《新青年》看成是这一运动的总司令部。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一时遮蔽了《新青年》同仁间已经开始暴露的思想分歧。

新青年同仁中,有人很激进,有人很平和,这一点,当时海内外都有人指出过。如有一位汪懋祖先生对《新青年》中有人喜用谩骂的语言,表示不满。[1]又有一位戴主一先生,他指明批评王敬轩的文章,通篇充满骂人的文字,对此很不以为然。[2]当时尚在海外留学的张奚若写信给胡适说:“吾非谓《新青年》等报中的人说话毫无道理,不过有道理与无道理参半,因为他们说话好持一种挑战的态度,谩骂更无论了。”[3]这些外人的观察表明,《新青年》同仁确是有激进与温和不同的两种人。

不过,最重要的分歧还是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辩论。这场辩论发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两个月多一点。关于这场辩论,已有很多研究的成果发表,大体是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接近事实。这里不能详论。只需指出,这场辩论其思想和理论上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一般地说,醉心理想,忽视达到理想的途径、方法的研究,是中国士大夫传统的大病。但特殊地说,这个时期,是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空前开放的时期,正是人们所谓“王纲解纽”的时代。久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其中有些成见不深的人,对于忽然展现在眼前的五光十色的西方思想学说,表示极大的好奇和向往。若指望这个时候,凡谈论西方传来的主义或思想学说的人,对他所谈论的主义和思想学说,都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能和中国社会的问题恰当地结合起来,恐怕也有些苛求。当时最流行,对广大青年最有影响的是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当时有好多人恐怕还分不清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耿云志.近代思想文化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