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郑规程”的历史演变看村治制度的内生化问题

¥1.6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3

字      数: 881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从“八郑规程”的历史演变看村治制度的内生化问题

:村治制度是实现国家意志植入农村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民主村治制度的代表,“八郑规程”经历了由经验典型到无奈悬置的历史演变,“八郑规程”的无奈悬置表面上看是民主治村空心化难题、民主与效率两难兼顾、乡镇党委政府对村治制度调控缺失造成的治理困境,从本质上讲是村治制度内生化不足的问题。本文认为村庄秩序的形成是基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构建秩序与自下而上的村庄内生秩序相互博弈的结果,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决定了这种博弈只能是调和。因此,文章提出应正视行政构建秩序对村治内生秩序的破坏性一面,从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兼容性着手,积极吸纳、整合、调和村治内生资源和行政法治资源的对立与冲突。,摘要

引言

基于地域风俗、自然资源、村庄社会结构等因素的不同,我国传统的村庄治理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村干部或村里某个、某几个人的威望而进行的村治方式,这些人或依托于自身拥有的经济资源、世袭宗族威望、道德品性等在村庄中具备了强大的农民行动的号召力、组织力。典型的如精英治理、贤人治村等。另一种是用制度而非倚仗个人因素安排村治秩序,如村规典章、治村制度等。当然,现实的村治方式大多是两者的交集,只是有些地方比较偏重人的因素,有些地方比较偏重制度的发挥。但无论是贤人治村还是制度治村都会涉及一个问题:如何将个人的意志(或者是制度的目的)上升为全体村民的整体意志,并充分得到每个村民的认可、遵守与执行,进而形成一定的村治秩序。这就涉及村治的内生化问题。自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乡政村治格局成为村级治理的重要背景,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基于村民合议通过的村治制度成为承载国家意志,规范农村社会发展,体现农村社会自治传统的一条常规路径。在这条路径中如何将统一的国家意志植入千变万化的农村社会本土性土壤?如何使村治制度克服制度本身的静态效应,更具生命成长能力?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当前农村社会明显地表现出了在乡土性与现代性之间摇摆与游移的情况,研究村治制度的内生化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本文选取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民主村治制度样板——“八郑规程”为研究对象,试通过剖析“八郑规程”的现代村治困境以探求村治制度内生化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 “八郑规程”及其历史演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马思远.从“八郑规程”的历史演变看村治制度的内生化问题[C]//周一农.越地文化与乡村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