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5

字      数: 1062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作了深刻的阐述,同时指出了三者的关系: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还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学习和宣传十八大精神的重点。

我们应该重视十八大报告文本的学习和研究,原原本本地学,领会精神。但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为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考察,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同时,要重视我国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防止从书本到书本的书斋式的研究。也就是说,要从理论渊源、历史渊源和实践渊源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1]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本来,这个问题是十分清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前者是后者在中国具体条件下运用的产物,因而两者是统一的。然而经常有人把两者对立起来,他们往往用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办法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一时间,说马克思主义这个原理错了、那个原理过时了,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的时髦现象。这种说法在报刊上屡屡可以见到,我们略举一二。有人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保留私有制,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就提出《共产党宣言》里说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这个论断错了,认为私有制是不可能消灭的,由此进而提出,马克思恩格斯说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3],这个论断也错了,认为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公有制也可以搞社会主义。又如,有人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资本收入,就否定剥削这一概念,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错误的,它“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迷误”,社会主义只要发展生产、实现公平就够了,不需要讲什么消灭剥削。有人还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完全解决中国问题”,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仿佛就解决中国问题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灵了,至少是部分不灵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管用。说这种话的人,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既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或无法完全解决)中国问题,那就应该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抛弃部分原理),怎么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埋下了伏笔。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新城.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30位著名学者纵论党的十八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